
西北大学图书馆
这是西北大学图书馆网站,西北大学图书馆登陆入口,西北大学图书馆官网访问入口,还有西北大学图书馆地址电话以及图书馆开放时间和图书证办理指南。...

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
这是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网站,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登陆入口,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官网访问入口,还有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地址电话以及图书馆开放时间和图书证办理指南。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由原西北工学院图书馆和原西安航空学院图书馆随校合并而成。西北工学院图书馆组建于1938年,西安航空学院图书馆的前身是1952年由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四校航空类图书资料组成的华东航空学院图书馆,1956年从南京随校西迁。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迁入西北工业大学,该系图书资料也并入图书馆。多年来,图书馆根据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广泛收藏印刷型资源,不断丰富数字资源,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为特色,以3M(材料、力学、机械),3C(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为支撑,兼顾基础学科(数、理、化、生)及管、文、经、法、医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截止2022年底,累计纸质馆藏文献总量达388万余册。特藏有姜长英航空史料约5000册,历届学位论文约5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09万余种,中外文电子期刊约5.9万种,国内外学位论文1240万余篇。2023年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共拥有数据库173种,490个子库:中文数据库70种,256个子库;中外文视频数据库10种,子库57个(中文5种,30个子库,外文5种,27个子库);外文数据库93种,177个子库。图书馆现有馆舍总面积约46000平方米,由友谊校区毗邻的东、西两馆和长安校区图书馆组成。西馆于1958年建成,目前使用面积约3500平方米;东馆是1993年由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资500万港币、我校出资1750万人民币在原馆东侧建成,面积为10600平方米。长安校区图书馆于2013年5月4日开馆试运行,长安校区图书馆设计定位为一个藏、借、阅、研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型现代大学图书馆,面积32000平方米,设计藏书160万册,阅览座位4000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网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登陆入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官网访问入口,还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地址电话以及图书馆开放时间和图书证办理指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由北校区逸夫图书馆和南校区图书馆组成,建筑面积总计约59700平方米(图书馆占用52200平方米),阅览座位5683个。截止2022年底,图书馆的纸质图书数量为323.74万册,数字资源量为1726万册;按教育部监测与评价指标“图书资源总量”为539.57万册;拥有125种平台的中外文数字资源,数据库约202个,内容覆盖了学校所有学科或专业。南北校区图书馆主要服务于2.2万余名本科生、1.6万名研究生和约6千名教职工(含离退休),两校区实行通借通还和按需调拨图书。2022年接待读者约189万人次、外借图书约16.6万余册。图书馆自2002年开始使用美国INNOPAC/《新世纪》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访、编目、期刊、流通、OPAC公共检索等全面业务工作的自动化管理。自2014年11月转为使用国内用户数最多的国外系统——Aleph500。2007年获批设立“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提供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等服务,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有《科技信息检索》公共选修课。2006年和2008年与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合作分别建设“图书馆学”硕士点和“陕西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省级研究基地)。图书馆自2010年开始,每年举办“4.23”阅读推广活动,2016年获批设立“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图书馆2016年4月开放的“西军电文库”,讲述与我校有关的文献故事,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藏;它同时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地。图书馆2016年9月实施RFID智能图书管理+书蜗O2O服务,开启图书馆智能化+移动化服务的新模式。图书馆2017年开始每年都举办校级的大型文化展览活动。图书馆201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学习空间提升工程,分期进行空间改造,为读者打造更为优美的学习环境。图书馆2019年与我校经管院共建陕西高校新型智库——科学数据管理与区域政策研究中心。图书馆2021年获批设立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图书馆2022年获批设立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现设办公室、文献建设部、信息咨询部、信息技术部、北校区借阅部和南校区借阅部六个部室,有正式职工60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13人,硕士以上学历40人;另有外聘人员40人。图书馆正开启十四五的新征程,以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为目的,以打造智慧图书馆为目标,形成新的办馆理念:“守正创新、质量优先、文献支撑,服务和文化环境育人”;把图书馆建成支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高质量学术性服务机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服务方面位于国内领先,力争把图书馆建成“知识传播的殿堂”、“学习交流的殿堂”和“文化传承的殿堂“。...

西安工业大学图书馆
这是西安工业大学图书馆网站,西安工业大学图书馆登陆入口,西安工业大学图书馆官网访问入口,还有西安工业大学图书馆地址电话以及图书馆开放时间和图书证办理指南。西安工业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6年。她是学校的图书文献信息中心,是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术等活动的重要机构,是育人德学的核心机构,也是学校服务社区的窗口。我校设有金花校区图书馆和未央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未央校区图书馆2006年建成使用。两馆入口门禁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可以采集进馆人员的数据和产生详细的进馆记录,各种不同功能的阅览室20个。我馆设有五部一室:文献建设部、流通阅览部、网络技术部、学科研究服务部、资源推广部、办公室。我馆馆藏纸本图书190余万册、纸质期刊近3698种,电子期刊34900种,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28个,自建数据库2个(硕士论文数据库和随书馆藏光盘数据库)。在信息化建设上,馆内有500多个有线信息点,无线网络部分覆盖图书馆,服务器11台,存储容量130T。每层公共区域都为读者配备了检索机;图书馆网络中心通过万兆光纤与学校网络中心相连,可供上万名读者获取图书馆文献信息;与省内高校图书馆和省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建立协作,可以跨空间享用资源。图书馆建设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1999年已实行馆藏资源的微机化管理;2006年未央校区图书馆采用“大开间、大开放”的现代管理和服务模式,实现了“借、阅、藏、咨”一体化;同年底实现了两馆联网;读者坐席4067个,阅览室开放时间每周达到101小时。我馆更为注重对读者的人性化服务。非书资料(光盘、磁带等)文献的流通;读者网上荐书;开设有体现爱心的捐书通道;文献借阅到期提醒;科技文献查新与传递;文化氛围的营造等,使读者备感温馨。我馆已经实现并逐步完善“由单一纸本向纸本和电子共存,由馆内借阅服务延伸至借阅与网上阅读共有,由馆内独立采购转变为图书馆与院系共同采购,由文献信息提供向知识信息提供和服务过渡,由知识信息服务向敦德励学方面延伸”等服务,并时刻注重发挥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作用。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我馆全体员工将继续按照“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和“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服务宗旨,以帮助读者健康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发扬优秀的团队精神,积极工作,不断探索,为把我馆办成设施先进、管理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而努力。...

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
这是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网站,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登陆入口,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官网访问入口,还有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地址电话以及图书馆开放时间和图书证办理指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
这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网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登陆入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官网访问入口,还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地址电话以及图书馆开放时间和图书证办理指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于1956年学校并校时成立。建馆以来,一直遵循“面向教学科研,优质高效服务”的办馆宗旨,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特点,确立图书馆的工作方针和藏书建设任务,目前已经形成以土木、建筑、环境工程、冶金、材料及其相关学科藏书为特色,以工程学科为主体,理工学科相互支撑,文科、理科、工科、管理、艺术等学科有机融合的多科性藏书体系。图书馆由雁塔校区图书馆、草堂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53735平方米,其中,雁塔校区馆舍面积12700平方米;草堂校区馆舍面积41035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4944席。周开馆时间为112小时。网络数字化资源实行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可为广大师生提供图书借阅、信息检索、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服务。图书馆现有正式职工64人,其中,副研究馆员以上职称14人,馆员职称38人。内设机构有:办公室、资源建设部、雁塔借阅服务部、草堂借阅服务部、信息技术部、咨询服务中心、教材部。挂靠机构1个(王小东院士学术思想研究室)。负责指导与协调全校各学院资料室的业务与藏书建设工作。目前,我校图书资料总量达300余万册,订购中外文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等数据库50个,自建馆藏特色数据库6个,还收藏有一定数量的特种文献和视听资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办馆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土建类和冶金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中心和服务中心。图书馆坚持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互补,教育职能与信息服务职能相结合的原则,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撑和保障,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校今后的发展进程中,图书馆必将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显示其巨大的知识力量和无限的智慧魅力。...

昆明文理学院图书馆
这是昆明文理学院图书馆网站,昆明文理学院图书馆登陆入口,昆明文理学院图书馆官网访问入口,还有昆明文理学院图书馆地址电话以及图书馆开放时间和图书证办理指南。...

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
这是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网站,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登陆入口,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官网访问入口,还有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地址电话以及图书馆开放时间和图书证办理指南。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是为我校读者、学科、专业发展服务的综合型图书馆。2003年10月20日投入使用,馆舍总建筑面积31654平方米,现有藏书185万册,引进CNKI期刊全文/博硕论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煤炭科技文献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涵盖矿业、机电、外语、计算机、管理、建筑及社科、文艺等方面,较好地保证了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对文献信息资料的需求。图书馆始终秉持“热情、耐心、专业、文明”的服务理念和“读者为本,服务育人”的宗旨,为方便读者借阅馆藏资源,满足读者多层次资源需求,我馆推行“三线”书库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积极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代查代检、参考咨询等服务,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
这是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网站(http://lib.wynu.edu.cn/),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登陆入口,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官网首页入口,包括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网址信息查询。...

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
这是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网站,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登陆入口,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官网访问入口,还有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地址电话以及图书馆开放时间和图书证办理指南。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60年,2005年新馆舍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余个。图书馆现有教职员工4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教职员工总数的51.1%;正高职7人,副高职12人,中级11人,馆员及以上职称人员占教职员工总数的66.7%。图书馆下设办公室、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教研部、信息技术部、阅读推广部、校史编研室(校史馆)、综合档案室(档案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9个部门。2021年,获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获批设立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东北石油大学分站。图书馆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通过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很好地满足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并服务于本地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272.07万册,在线电子图书160万种,电子期刊文献1.5万种,拥有国内外各类文献数据库16种,已形成了与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多文种、多载体的综合收藏体系。图书馆与现代教育中心以万兆光纤连接,千兆到楼层,百兆到桌面。目前,图书馆使用汇文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图书采访、编目、典藏到查询、借阅的全部自动化管理,并能通过CALIS进行联机编目,具有快捷高效的公共查询功能,可实现读者网上预约、查询、续借图书等服务功能。图书馆在传统文献借阅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网络环境下的科技查新、定题检索、文献传递、专利分析、专利布局、专利导航等信息服务;为全校本科及研究生开设信息检索类、知识产权类课程,为培养信息素质厚、专业知识实、创新创业能力优、团队协作精神强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图书借阅实行“全开架、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图书馆开馆时间为7:00—22:00,网上数字资源和公共书目查询系统实现了全年、全天24小时开放,读者可在校园网任一终端进行数据库检索和利用。校史编研室(校史馆)发掘、收集、整理、研究、凝练校史资料,以图文、影像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记述、陈列了东油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优良传统、办学特色、大学精神、时代面貌,承担了师生入职入学教育、校友返校、来宾访问、领导视察等培训讲解任务,是传承红色基因的课堂、对外宣传的窗口、联系校友的纽带、研究校史的基地。综合档案室(档案馆)收藏全校14类档案及大庆艺术学校档案;作为全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目前可提供档案原件查阅、借阅、复制件,开展学历、学位、成绩等认证工作,办理中英文成绩翻译等,进行机构函复查询服务,协助教学部门出具档案证明,协助编写校史、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专题文件汇编等;年均为师生员工及广大校友提供利用档案3000余卷次,接待查阅2000余人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成立于2021年5月,并于当年获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成为全国80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成员之一,是黑龙江省第三所入选高校,也是黑龙江省省属院校中第一所获批高校。经过两年的建设,中心已初步发展成为立足东油、扎根大庆、服务龙江、南拓琼粤的校政企协同创新支撑平台,锤炼了一支业务精湛、素质全面、资质齐全、作风过硬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团队,积淀了专业情报分析、知识产权培训、政策研究等多方面服务经验。如今,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优质服务,力创和谐”的理念,大力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全力打造“学习支持中心、文化育人中心、学科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中心”4个中心,努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建设、石油石化企业及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