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网站目录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广州市白云区广园中路298号)门户网站,开设有新闻中心、政务公开、狱务公开、互动交流等栏目。广东省监狱管理局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刑罚执行职能部门,负责对全省监狱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机关”网站目录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中心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正局级事业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主要职责是:(一)拟订我国海洋卫星与卫星海洋应用体系发展规划,组织开展重大卫星海洋遥感应用项目综合论证。(二)承担海洋卫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拟订海洋卫星应用技术规范和标准,组织开展海洋卫星数据应用技术和用户的培训。(三)负责卫星海洋遥感应用系统的规划,开展卫星海洋遥感在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海洋观测预报与防灾减灾、海洋经济运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域海岛监测、海洋权益与国际合作、全球大洋与极地监测等业务应用及技术研究工作。(四)负责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海洋卫星地面接收站的建设和业务化运行管理。(五)承担海洋卫星遥感应急监测,为海洋突发公共事件和安全保障提供服务和信息支撑。(六)承担卫星海洋应用产品服务,编制《中国海洋卫星应用报告》。(七)负责海上辐射校正场和真实性检验场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组织实施海上和陆地试验任务。(八)承担海洋卫星数据国际资料交换,组织开展海洋遥感的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九)承担中国海洋学会办事机构的日常业务,承办全国海洋科普工作。(十)负责建设和管理海洋卫星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制作和发布海洋卫星数据与信息产品,承担各省级应用中心卫星海洋遥感应用业务指导工作。(十一)承办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机关”网站目录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中心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坐落于海淀区西山凤凰岭脚下,占地面积180余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米,主要职责是从事海洋减灾、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承担对全国海洋减灾和生态预警监测的业务指导工作,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及公益服务提供支撑和保障。...

“机关”网站目录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极地办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前身为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南极办”),规格为部委正司级。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于1981年成立,作为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南极办同时成立,设在国家海洋局。1989年,因工作开展需要,南极办人员编制由25人增加至40人。1994年随着国家非常设机构改革,南极考察委员会撤销,“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国家海洋局南极考察办公室”。1996年,因考察领域拓展至北极,再次更名为“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并沿用至今。1997年被列入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2006年被确定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2018年划入自然资源部。...

“机关”网站目录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中心于1989年10月由中编委批准成立,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正局级事业单位,同时接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业务指导,是负责全国海洋标准化、计量和质量的业务机构,为自然资源管理、海洋公益服务提供支撑与保障。中心兼为国家海洋计量站、国家海洋仪器设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是国家计量认证海洋评审组秘书处、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全国海洋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标准化协会海洋标准化分会、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标准化分会和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标准化分会挂靠单位,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联合授权的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RMIC/AP)、全球海洋教师学院天津中心(OTGA/TIANJIN)。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心已构建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海洋标准化工作体系,组织制修订并发布近500项海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作为国家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有海洋水文、气象、化学等专业计量实验室,研建的海洋学特殊量值计量标准装置是统一全国海洋量值的最高标准,温盐深、波浪潮汐计量检定及盐度标准物质制备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908、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极地科考等国家多个重大专项中承担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推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总结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具有海洋特色的专项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建设成为自然资源部海洋专项质量工作机构。承担海洋检验检测机构体系建设技术支撑,开展海洋检验检测机构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认定)技术评审、能力验证、培训指导。作为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管理业务支撑机构,承担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管理具体工作。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作为我国首家全球性检测机构,牵头制定国际规则,组织海洋国际比对,举办检测技术研讨,建立了面向全球、引领发展的海洋标准计量国际合作平台。...

“机关”网站目录

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究院始建于1959年4月,坐落在泉城济南,系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直属的公益型事业单位,是山东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科技情报研究机构,主要职责:承担科技信息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建设管理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报告服务系统;面向社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管理科技档案,编纂全省科技年鉴和科技史志。...

“机关”网站目录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研究院建于1957年10月,隶属于山东省水利厅,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水利发展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工作,承担水利行业相关科技推广和技术咨询、评估工作,承担水利科技信息搜集、整理与开发利用工作。...

“机关”网站目录

烟台中科网络技术研究所

网络所于2011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是烟台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设立的事业单位。定位为将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需求紧密相结合为导向、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为手段的新型科研机构。网络所拥有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CMA)、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IEC27001)、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GB/T29490-2013)、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0余项,2022年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网络所承建了多模态数据智能分析与应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山东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烟台市网络与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烟台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多个省市级创新平台,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省网络安全重点机构、烟台市网络安全应急服务支撑单位、烟台市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的依托单位,烟台市大学生实习基地。网络所始终秉承“科研为国分忧、创新与民造福”的理念,致力于成为数字经济的领航者,软件质量的捍卫者、网络技术的创新者和信息安全的守望者。经历十余年发展,在弹性计算、数据治理、自然语言处理、动态知识图谱、信息检索、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可视化探索分析和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等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重点面向数字政府、数据智能和互联网空间治理等应用领域,打造自主创新、安全可信、智能高效的产品和服务,为国家安全、数字经济发展和区域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机关”网站目录

长春市科学技术局

长春市科学技术局门户网站,开设有组织机构、政府信息公开、政务服务、互动交流等栏目。长春市科学技术局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科技发展和科技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牵头拟订全市科学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组织起草地方性科技法规和规章;拟订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二)拟订全市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推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三)拟订全市加强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负责统筹协调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重大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及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牵头组织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四)参与拟订科技园区和重大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参与编制全市重大科学工程建设规划,提出科研条件保障的规划和政策建议,推进全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科技资源共享。(五)拟订全市科技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全市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的方案论证、综合平衡、评估验收和拟订相关政策,对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的重大调整提出建议;负责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归口管理工作。(六)负责全市归口管理的科学事业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科技专项资金和科技发展资金等有关费用的预、决算及其使用监督;拟订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措施,负责国家和省级计划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筹集;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建议,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审核相关科研机构的组建和调整,优化科研机构布局。(七)组织拟订全市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政策,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负责政府间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负责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兴贸计划项目的申报、审核与管理工作;归口管理全市科技外事工作;负责全市科技出国团组的组织工作。(八)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政策、科技成果推广政策,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组织相关重大科技成果应用示范;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九)负责市级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十)拟订全市科普规划和政策;拟订促进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政策;拟订科技保密管理办法;负责相关科技评估管理和科技统计管理工作。(十一)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统筹协调全市涉外知识产权事宜;组织实施专利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开展相关行政执法工作;承办有关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十二)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机关”网站目录

吉林市科学技术局

吉林市科学技术局(松江中路65号吉林市政府4号楼6楼611室)门户网站,开设有机构职能、科技动态、通知公告、政策法规、科技党建、科技之窗等栏目。主要职责:1、承担市委科技委员会日常工作。协调、督促、检查、推动有关方面贯彻落实市委科技委员会决定事项和工作部署,归口办理各县(市)区、各部门报送市委科技委员会的请示报告,研究提出需要由市委科技委员会统筹的重大事项建议。2、组织拟订全市科技发展重大规划并督促实施,统筹重点行业、领域、区域科技发展规划的衔接协同。组织研究重大科技问题、研判科技发展态势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统筹推进全市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3、研究提出统筹推进全市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组织拟订全市科技发展重大政策并监督落实。统筹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指导区域创新发展、科技资源合理布局和协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园区建设。统筹协调部门、行业、领域科技政策制定,组织提出科技与教育、人才协调发展的重大政策建议。统筹拟订科研机构布局规划和改革发展政策。4、研究提出统筹科技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并督促落实。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市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预算总规模及方向结构比例。组织推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协调实施市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优先支持方向、重点任务和年度安排。组织建立统一的全市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制度规范和全市科技管理运行平台,指导监督科研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管理。5、拟订全市基础研究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组织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组织协调全市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前沿交叉共性技术和引领性颠覆性技术研究。负责协调推进校城融合发展工作。6、承担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在市内的有关工作,组织凝练事关全局的全市科技任务,协调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并跟踪督促。组织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科技促进农业农村、社会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措施。组织开展重点领域技术发展需求分析,提出重大任务并监督实施,协调组织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7、组织提出全市促进科技安全和统筹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总体部署、政策措施和重大任务等建议并督促落实。指导全市科技保密工作和国防动员领域科技工作。8、牵头全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组织拟订促进科技知识产权创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并监督实施,协调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的示范应用。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组织发展。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9、统筹推进科技力量建设。配合推进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推动科研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10、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拟订吸引集聚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组织指导科技人才国际交流,组织实施有关科技人才计划。拟订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规划、政策。11、负责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拟订全市重点引进外国智力总体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拟订出国(境)培训总体规划、政策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12、拟订科技对外交往与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规划、政策和措施,组织指导国际科技合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落实“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等重大举措并组织实施。协调推进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在市内的相关工作。13、统筹科技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科技评价机制改革和科研诚信建设,推动落实科技伦理重要规范和制度,统筹推进科研学风作风建设。统筹负责科研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科研成果评估问效。14、承担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的推荐、提名等工作。15、承担科技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指导督促有关企事业单位加强安全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开展监督执法工作。16、完成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科技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任务。17、职能转变。市科技局要紧紧围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推动落实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加强统筹,形成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的合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