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机构”网站目录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简称“预报中心”),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财政补助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我国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预报和警报的发布及业务管理,为人民生产与生活、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管理、国防建设、海洋防灾减灾等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1965年5月5日海军司令部批准国家海洋局在北京组建“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总台”,1983年更名为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1985年开始以国家海洋预报台对外发布预报,201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政府间协调组正式批复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筹建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2019年11月5日启动业务化正式运行。预报中心提供的海洋预报服务主要包括海洋灾害预警报、海洋环境预报和海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报。海洋灾害预警报主要有:海浪、风暴潮、海冰、海啸预警报以及赤潮、绿潮等海洋环境灾害分析预测;海洋环境预报主要有:海流、海温、盐度、海洋气象预报、海洋气候、厄尔尼诺等;海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报主要是指针对海上搜救、溢油、污染物等制作发布漂移轨迹、扩散路径等分析预测结果。预报服务范围从全球大洋到我国管辖海域,实现了无缝覆盖。常规海洋预报产品时效可达5天,厄尔尼诺和海洋气候、海平面上升等长期预测产品时间尺度可达1-3月。此外,预报中心还开展海洋灾情调查与评估、预报业务系统运行与管理、预报警报发布、标准规范制定、技术开发、专业培训与咨询服务等项工作。在自然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预报中心在海洋预警报支撑能力建设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国家海洋预警报业务平台。建设了国家海洋实时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实时海洋观测(监测)数据可集成监控。作为全国海洋预警报视频会商的主会场,实现了与全国各级地方海洋预报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50多年的发展,预报中心已经成为我国从事海洋环境和海洋灾害预报警报、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的国家级权威机构,同时承担海洋环境保障、海洋工程计算、大气和海洋边界层探测与评价等多种技术服务任务,为蛟龙号深潜试验航次、亚丁湾护航、雪龙号极地科考、海上油气生产、港珠澳岛隧工程、深中隧道等重大海上活动和重大涉海工程提供及时准确的保障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单位机构”网站目录

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中心是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管理的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加挂海南省海域海岛动态监管中心、海南省海洋预报台牌子。“中心”主要职责是:(一)负责全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海域、海岛、海岸线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工作,为海域、海岛使用和海洋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二)负责全省海洋环境预报、警报、分析和预测,为海洋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三)负责全省海洋立体观监测网和相关海洋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海洋信息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四)承办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中心”内设办公室、设备信息室2个科级管理机构和海洋资源调查室、海洋预警监测室、生态修复减灾室、海域海岛动态监管室、海洋预报室5个业务机构。...

“单位机构”网站目录

西部普法网

西部普法网是国家工信部ICP备案的正规专业的法律服务网站,网站以宣传司法动态,普及法律知识为己任,网站开设有法律咨询、法律咨询、推荐律师、法律知识等栏目。...

“单位机构”网站目录

广东省戒毒管理局

广东省戒毒管理局(广州市越秀区黄华路3号)门户网站,开设有新闻中心、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政民互动、专题活动、站务互联等栏目。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中央和省有关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和社区戒毒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有关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提出本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单位、戒毒康复单位的设置、布局方案并协调落实。三、指导、监督本系统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收治和调配。四、指导、监督对本系统戒毒单位的执法、所政管理、警戒、教育矫治、生产劳动、生活卫生、医疗康复、防疫、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维护戒毒单位的安全、秩序和稳定。五、指导、监督本系统戒毒康复工作,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六、指导、监督本系统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指导、监督、依法负责本系统警务管理,负责警务督察工作。七、协助主管部门和有关地级以上市管理戒毒单位领导班子。八、承办省委、省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单位机构”网站目录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广州市白云区广园中路298号)门户网站,开设有新闻中心、政务公开、狱务公开、互动交流等栏目。广东省监狱管理局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刑罚执行职能部门,负责对全省监狱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单位机构”网站目录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中心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正局级事业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主要职责是:(一)拟订我国海洋卫星与卫星海洋应用体系发展规划,组织开展重大卫星海洋遥感应用项目综合论证。(二)承担海洋卫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拟订海洋卫星应用技术规范和标准,组织开展海洋卫星数据应用技术和用户的培训。(三)负责卫星海洋遥感应用系统的规划,开展卫星海洋遥感在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海洋观测预报与防灾减灾、海洋经济运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域海岛监测、海洋权益与国际合作、全球大洋与极地监测等业务应用及技术研究工作。(四)负责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海洋卫星地面接收站的建设和业务化运行管理。(五)承担海洋卫星遥感应急监测,为海洋突发公共事件和安全保障提供服务和信息支撑。(六)承担卫星海洋应用产品服务,编制《中国海洋卫星应用报告》。(七)负责海上辐射校正场和真实性检验场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组织实施海上和陆地试验任务。(八)承担海洋卫星数据国际资料交换,组织开展海洋遥感的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九)承担中国海洋学会办事机构的日常业务,承办全国海洋科普工作。(十)负责建设和管理海洋卫星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制作和发布海洋卫星数据与信息产品,承担各省级应用中心卫星海洋遥感应用业务指导工作。(十一)承办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单位机构”网站目录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基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15年12月成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是自然资源部。基金会由国家海洋局组织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六家中央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基金会宗旨:围绕自然资源部“两统一”核心职责,动员社会力量,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基金会重点资助和开展海洋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海洋空间治理和结构优化、海洋资源重大问题、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人才培养、海洋科技创新、海洋防灾减灾、极地大洋科考等项目;资助和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岛屿国家编制海洋空间规划、南海海洋科学双边多边合作研究、全球海洋治理研究与行动、海洋国际交流、蓝色伙伴关系研究与建设;资助和开展海洋知识普及和海洋宣传教育行动;接受政府委托或授权开展与自然资源相关的各类资助活动。...

“单位机构”网站目录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中心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坐落于海淀区西山凤凰岭脚下,占地面积180余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米,主要职责是从事海洋减灾、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承担对全国海洋减灾和生态预警监测的业务指导工作,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及公益服务提供支撑和保障。...

“单位机构”网站目录

中国太平洋学会

学会是由从事太平洋相关领域研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中国太平洋学会登记机关为民政部,业务主管机关为自然资源部,其英文名称:PacificSocietyofChina,缩写:PSC。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更是太平洋的世纪。中国作为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大国,正在以举国之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中国太平洋学会作为中国海洋领域的国家级学会,肩负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历史使命,中国太平洋学会的宗旨是努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加快推动太平洋地区海洋事业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聚焦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管理、海洋科技、海洋合作、海洋文化等海洋相关领域,努力发挥中国太平洋学会跨区域、跨行业和跨学科的组织优势,为太平洋地区和世界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学会的业务范围包括:围绕海洋强国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太平洋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政策、安全、战略、环境、文化、历史研究等方面的学术交流;组织和参加重大及重点课题的研究交流和科学考察活动,促进本领域各学科的发展;开展与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民间交流活动,促进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学术团体的交往与合作;主办《太平洋学报》等学术期刊,依照有关规定,编辑、出版本领域各学科书籍;组织专家学者及会员参与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国家海洋事务的决策咨询;对太平洋区域海洋发展战略动态的研究、趋势进行跟踪分析,并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言献策;普及海洋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宣传海洋强国战略,推动全民海洋意识的提高;承接政府部门职能转移的社会性工作,承担海洋项目评估、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坚持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推动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开展太平洋区域的科技咨询和相关技术服务活动,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举办太平洋区域国际海洋相关会议及展览;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登记管理,与相关社会组织联合设立海洋科学技术奖,并组织开展海洋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对会员开展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

“单位机构”网站目录

太平洋学报

《太平洋学报》创刊于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海洋出版社出版,是我国海洋等自然资源领域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现为月刊。学报先后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高转载期刊名录”、“RSSC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太平洋学报》开设特稿、政治与法律、经济与社会、海洋强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热点问题笔谈、综述与评述、学术动态等栏目,注重选题的理论性、现实性和政治性,以“洋为中用,古为今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秉承“立足中国海,探索太平洋,关注国家发展,理论世界大局”的办刊宗旨,以服务国家、服务海洋事业发展为价值追求,通过学术研究为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提供智力和学理支撑,努力实现关怀现实、经世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