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
研究院成立于1980年,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是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宁夏境内唯一从事标准信息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加挂“宁夏回族自治区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宁夏分中心”、“WTO/TBT宁夏通报咨询中心”和“阿拉伯国家标准化(宁夏)研究中心”牌子。主要职能:1.承担标准化服务与研究工作。2.承担阿拉伯国家标准化研究工作。3.承担质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4.承担全区WTO/TBT通报咨询与评议工作。5.承担全区物品编码技术推广应用及商品条码系统成员的管理与服务。6.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作。...

长江技术经济学会
长江技术经济学会(ChangjiangTechnologyandEconomySociety,CTES)是由科技部主管、并在民政部依法登记的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委托管理单位为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学会秘书处支撑单位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办公住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1993年,学会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曾任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同志提议,由湖北省人民政府、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六家单位发起成立,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同志担任学会名誉理事长。学会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国家及有关部委和长江流域有关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30年来始终秉承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着眼于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区域经济、水利能源、交通航运、生态环境等技术经济问题,通过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技术咨询等方式,积极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并创办《长江技术经济》期刊,有力地推动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
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又称民用非动力核技术,是指利用同位素或射线产生装置释放产生的各类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来研究和改造物质的技术,该技术能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并可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是国内外公认的当代尖端技术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为了推动同辐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我协会是国家一级协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100000500003697X),由行业内从事生产、制造、供应的企业以及大学、研究机构和终端用户组成,是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的社团组织。协会下设辐射加工专业委员会、同位素专业委员会、辐射安全专业委员会、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分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放射性药物分会七个分支机构。协会的宗旨是积极推动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维护全行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振兴我国同位素与辐射事业,促进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协会为广大会员提供专业交流和沟通平台,通过协会这个平台,会员可以与行业内的企业家、学者、专家和监管部门交换意见。也可以通过协会向监管部门反映行业、企业的诉求,提出行业发展和立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协会每年会定期举办一系列专业会议和论坛等活动,追踪产业发展方向,提供潜在的商业机会,同时也为会员参加协会以及协会合作组织的会议提供服务。...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是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成立于2014年6月17日,是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RPA)的成员国学术团体。学会挂靠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业务主管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业务指导单位是国家国防科工局,接受民政部的监督管理。学会的宗旨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术作风;倡导奉献、创新、协作精神,团结广大辐射防护科技工作者和其他科技工作者,促进辐射防护科学与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辐射防护科学与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辐射防护科技人才素质的成长和提高,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学会的业务范围:开展辐射防护及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辐射防护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会员与团体会员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推广先进技术;开展同国外相关学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维护会员权益,促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开展科普宣传,促进公众信息沟通;依照有关规定,经批准举办科技展览会;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辐射防护建议,经政府有关部门授权进行科技项目论证、规划、评估、咨询、鉴定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等活动;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培养、发现并举荐人才。接受相关业务单位委托的其他任务。...

国家核安全局
国家核安全局门户网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办。机构职责:生态环境部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国家核安全局作为国务院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拟订有关政策、规划、标准,牵头负责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关工作,参与核事故应急处理,负责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监督管理核设施和放射源安全,监督管理核设施、核技术应用、电磁辐射、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对核材料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及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核设施安全监管司、核电安全监管司、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既是生态环境部的内设机构,也是国家核安全局的内设机构。华北、华东、华南、西南、东北、西北6个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作为派出机构实施区域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检查。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等专业技术机构和社会团体,提供技术支持。另有苏州核安全中心、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上海核安全审评中心等长期合作技术支持单位。实践、依据、对象:国家核安全局依据“三定”职责和有关政策法规,对我国核安全、辐射安全和辐射环境进行监管,对核设施、核材料、核活动以及放射性物质实施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分阶段审评许可,对核设施和从事核活动的单位开展全过程监督执法,对辐射环境开展全天候监测。国家核安全局监管对象主要包括: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热供汽厂等核动力厂及装置,核动力厂以外的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其他反应堆,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等核燃料循环设施,放射性废物处理、贮存、处置设施,核材料管制活动,放射性物质运输活动,核技术利用项目,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电磁辐射装置和设施,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及无损检验活动,核与辐射安全相关从业人员。...

浙江省血液中心
浙江省血液中心为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处级。浙江省血液中心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主要职责是:1、承担血液集中化检测,在规定执业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等工作。2、承担全省采供血机构的业务管理、技术指导,质量控制与评价、应急协调,承担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业务指导。3、承担无偿献血宣传发动、用血减免、全省无偿献血证征订发放的具体事务。4、负责全省“三免”荣誉证、献血健康保险业务指导工作。协助拟定血液管理规章制度。5、开展输血医学科研工作。6、完成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任务。...

山东省血液中心
中心成立于1963年,隶属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是原国家卫生部审批成立的全国首批血站之一。作为一所集血液采集、制备、供应、科研及教学于一体的综合采供血服务机构,承担着驻济省(部)属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供应、临床输血业务指导以及对全省血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血液集中化检测等职责。山东省献血办公室、山东省输血协会、山东省血友病诊疗中心、山东省血液质量控制中心、山东省器官移植配型中心、山东骨髓库等均挂靠在本中心。...

河北省血液中心
中心始建于1969年,建站初期主要生产血液制品,1983年开始部分临床供血,1995年完全转为临床供血。是省会石家庄市唯一的采供血机构,承担着省会石家庄106所医疗机构的供血任务,同时负责全省11个血站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及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接受省和省会无偿献血领导小组双重领导。省输血研究所、省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省器官移植配型中心、中国输血协会献血服务专业委员会设在中心。中心占地8128平方米,建筑面积15980平方米;现有大型和关键设备500余台套。除中心本部外,在省会市(县、区)及辛集市设有固定采血屋(房车)25个,乡镇相对固定的流动采血点40余个,有流动采血车16辆,送血车10辆,基本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市区乡镇的采血服务网络。主要职责:一是承担全省血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业务培训、技术指导;二是承担区域内血液集中化检测;三是承担省会无偿献血组织发动、献血者招募、血液采集、检验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四是开展血液相关的科研工作;五是承担河北省临床组织器官移植配型实验室工作;六是负责省会无偿献血专业技术人员处置血液应急保障能力的培训和演练、开展血液应急保障事件处理工作;七是完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任务。...

广州血液中心
中心坐落于广州市越秀区麓苑路31号,是直属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卫生机构。广州血液中心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广州分所、广东省血液安全质量控制中心、广州市无偿献血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所在地,承担着广州市白云区、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海珠区和南沙区七区范围内一百余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和保障血液安全的重任,肩负着广州市无偿献血招募、血液采集与制备、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供应、业务指导和全省采供血机构业务培训、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1960年6月,广州血液中心的前身—广州市中心血站正式成立。经历30年的不断发展和壮大,1990年更名为广州红十字中心血站,增挂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广州分所牌子。1992年,是中心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中心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崭新的名字—广州血液中心,并于1994年增挂广州器官移植配型中心牌子,自此,广州血液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广州分所、广州器官移植配型中心)快速发展,经几代血站人倾注心血,已经发展壮大为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前列的血液中心。今天的广州血液中心朝气蓬勃,拥有博士8人、硕士51人以及具有高级职称80人的专业技术和管理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超过90%;市内设置有16个全血固定献血屋,6个成分血固定献血屋以及16个献血车流动停靠点;业务用房3.3万平方米,配备国际先进的采集、分离、制备、保存、检验、科研仪器设备;采供血能力大幅度提高,年无偿献血人次从2001年不到20万人次,发展到2023年近33万人次,全血采集量超43万个单位,单采血小板超10万个治疗单位,基本保障我市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

陕西省血液中心
陕西省血液中心(暨西安市中心血站)坐落于古城西安朱雀大街407号,成立于1954年,1989年经陕西省卫生厅批准为陕西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001年更名为陕西省血液中心。目前行政管理隶属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同时履行省血液中心的职责。中心在西安市行政区划内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年采血超20万人次,采血量超80000000毫升,供应西安地区医院的临床用血。自1998年《献血法》公布施行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中心全面建立无偿献血制度,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瞩目成就,西安市连续10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光荣称号。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4项、市级科技项目11项、局级项目13项、中国输血协会威高科研基金项目资助3项;荣获国家级发明专利授权4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心现已发展成为集采供血、血液研究、教学培训、业务指导为一体的国内前列的采供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