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十堰市委党校
中共十堰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十堰干部学院)位于市中心城区——天津路102号,占地110.3亩,投资3.4亿余元。校院区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近4万余平方米,建有教室12间、学术报告厅1个(可就座316人)、多功能厅1个(可就座323人)、多功能交流中心1个(可就座400人)、实训室2间、讨论室21间、学员宿舍595间;图书馆1个,占地600平方米、馆藏图书近6万册;室内学员活动中心,含乒乓球馆1间、8个球台,羽毛球场馆1间、3个场地,健身房、形体训练室、台球室各1间;室外运动场1个,占地6000余平方米,设有篮球场2个、网球场1个、塑胶跑道200米。室内外场地可供停车300余台。校院满负荷可容纳700人住宿、500人同时就餐、2000余人同时在校培训。...

中共荆州市委党校(荆州市行政学院)
中共荆州市委党校(荆州市行政学院)(荆州区荆东路29号)门户网站,开设有校院要闻、学员风采、校内活动、机关党建、综合工作、党员下基层、党校荣誉、党内法规、校史资料等栏目。...

中共随州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
中共随州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是市委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以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主要目标,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中共随州市委党校创建于1959年11月,其前身是中共随县县委党校(1959年11月经中共随县县委批准成立)。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随县县委党校停办,1972年7月复校。1984年,原随州市委党校与随县县委党校合并,组建中共随州市委党校。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随州市,地级随州市委党校随之成立,2000年11月,正式挂牌随州市行政学院。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随州市城南新区,毗邻随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和随州市高铁站,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于2019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333亩,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新校园共建综合教学楼1栋、学术交流中心1栋、学员餐饮中心(文体中心)1栋、学员公寓2栋,能同时满足400名学员的培训、学习和生活需求。...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是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咸宁市委党校(原咸宁地委党校)成立于1972年12月,校址在原咸宁县向阳湖公社(今咸安区向阳湖镇)。1974年10月迁到大幕山。1981年11月,迁入温泉现校址。校园占地74亩,建筑面积10676㎡,绿化率达75%以上,是全国绿化“四百佳”、省级园林单位。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南鄂党支部书记学院四块牌子、一套班子,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兼任第一校长、校长、院长。校委班子由1名常务副校长、3名副校长、2名校务委员组成,另设社会主义学院专职副院长1名。市委党校积极作为,聚焦主业主课,推动教学改革,打造新型智库,为党护旗立言,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党校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投资约1800万元、总面积6067平米的新学术报告厅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培训环境大大改善。就地改建的校园整体规划得到批准并有序推进,市委党校正在新时代为建成一流党校展现着日新月异的形象和风貌。...

中共黄冈市委党校(黄冈市行政学院)
中共黄冈市委党校创办于1953年4月,1985年被批准为大专体制;1994年5月,地委批准党校兼办黄冈地区行政学院(后更名为黄冈市行政学院);2002年3月,市委批准党校兼办黄冈市社会主义学院,以党员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党外干部培训轮训为主体。2019年3月搬迁至新校区。新校位于黄州区求是路1号,总用地面积为148亩,总建筑面积25252平方米,共有教学主楼、学员宿舍、餐饮中心、文体中心、图书信息中心、周转房等8栋主体建筑,功能齐备、布局合理。建校70年来,党校曾三更其名,五易校址,五次停办,数度沉浮,历经艰难、曲折,但一代又一代党校人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矢志忠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忠实积极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黄冈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人才培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党校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也在不断探索奋斗、改革创新的历程中不断向前推进,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就。70年来,党校始终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为黄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者和建设者。...

中共孝感市委党校
孝感市委党校是孝感市委的重要部门,是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孝感市委党校(孝感市行政学院)与孝感市社会主义学院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体制,2021年9月搬迁至新校区开学办班,新校区位于孝感市高新区仙女湖路,占地面积130亩,总建筑面积5.07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4.16亿元,建有图书信息中心、报告厅、教学楼、学员公寓、食堂、文体馆等主体建筑,可同时容纳410余人住校学习培训。近年来,孝感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坚守为党育人、为党献策初心,以争创“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市级党校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改革兴校、人才强校、从严治校,奋力打造“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科研咨政、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管理服务、一流的风气和人文环境、一流的硬件和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推动党校高质量发展,为孝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作出党校贡献。...

中共潜江市委党校
中共潜江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是市委、市政府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是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党外人士的学校。新校区位于潜江市清远路和楚才大道交汇处,占地78.7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分为办公教学区、生活服务区、文体休闲区,包括学术交流中心、综合楼、实训楼、学员楼、文体楼、食堂等建筑体。潜江市委党校创办于1957年,1994年成立潜江市行政学校,2014年成立潜江市社会主义学院,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2017年9月迁入现址,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教研室、学员组织科、教务科、总务科等5个职能科室。建有学术会议厅、多功能教室、理论研讨室、面试讨论室、电子阅览室、情景模拟实训室、党性修养主题教室、拓展训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室、健身室、篮球场、网球场、客房、餐厅等各种功能设施,可同时满足200人食宿,500人培训。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心机房、有线电视与远程教育系统、电话程控交换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车辆管理与门禁系统、多媒体教学与会议系统、背景音乐与广播系统、电子显示与信息发布系统、一卡通系统、教学视讯统一控制平台和智慧校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等。...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
党校于1956年4月在“海上花园”鼓浪屿正式成立。经过60多年的发展,市委党校已形成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为一体的新的办学体制。校(院)承担着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职责,是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培训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宣传骨干、国家公务员和统战干部、民主党派干部的高等干部学校,实行三块牌子,一套办事机构。...

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党校
党校是由原省直机关工委党校、省直属机关业余大学、省直机关广播电视大学和省直讲师团“四校”合并而成的副厅级事业单位,隶属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主要培训省级国家机关和群团组织及所属二级单位的副处级干部、科级干部。党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紫阳东路10号(邮编:430064),现有占地面积6.18亩,建筑面积11127平方米,建有教学办公大楼、学员宿舍楼、食堂、教职工宿舍楼等基础设施,有阶梯教室、讨论室、学术报告厅,具有多媒体信息网络等教育设施。党校的主体班次有副处级和科级干部培训班,可开设支部书记、党务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等培训班次,年培训规模2000人左右;主办刊物《干部教育导学》《调研报告》,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自“四校”合并以来,共完成培训4万余人,出版教材、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主送的《调研报告》多次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党校新一届校委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聚焦建设一流省直机关党校办学目标,牢固树立“政治建校、质量立校、管理强校、文化兴校、从严治校”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强党建、提素质、聚人心、促发展”办学思路,大力推进“理论武装系统化、党性教育常态化、教研咨政一体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党建工作规范化”的办学举措,加快省直机关基层骨干培训基地、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基地和党建研究智库建设步伐,党校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我省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出党校力量。...

中华文化学院
1997年,为适应向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传播中华文化的需要,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加挂“中华文化学院”牌子,成为我国唯一一所以“中华文化”命名的中央级教育机构。成立以来,中华文化学院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和载体,以团结凝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为着力点,为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作出了应有贡献。在中华文化教育方面,学院立足主责主业,发挥优势特色,坚持不懈开展对港澳台青年精英、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人的交流与研修活动,逐渐打造出“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国情研修班”、“中华文化研修班”等一批教学品牌,“中华文化论坛”、“共识大讲堂”等一批学术交流品牌,以及“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交流品牌,形成文化研修和文化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十个讲清楚”教研一体化课程研究,探索分类施教,构筑起超越民族、宗教、地域的“大一统”、“大中华”文化共识底线。录制并上线十余门“共识云课堂”海外公开课,向海外学员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有计划、成批次邀请中华文化研究领域的名家大家,包括外籍汉学家担任兼职教授,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迄今为止,已开展面向港澳台及海外学员的研修培训活动近300期,成功组织了1.8万余名台湾大学生到大陆研习考察,在香港开办多场大讲堂等学术活动,为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贡献了力量。在中华文化研究方面,学院加强智库建设,涵养专家资源,成立中华文明研究中心,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列为主攻研究领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的研究,已形成《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文明通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等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召开“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丝路文明与互鉴互融”等国际高端论坛和学术研讨会,探索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互鉴互融的路径和方式,在海内外形成了较大影响。在对外交流方面,学院坚持务实合作、开放共享、优势互补。2017年以来,学院充分利用教学科研资源,“借船出海”,整合资源,先后与文化和旅游部、新华社、中国外文局、北京大学等18家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共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联合主办或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近现代文物与历史研究的新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和合文化”等学术论坛和研讨会,联合出版“中国共识”丛书、“今日中国”丛书,建设海外文化中心中华文化学院书架等,积极打造对外交流的学术品牌,助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华文化学院将继续以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己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深入研究、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扩大文化交流、增进文化共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