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网站目录

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

学院于2020年5月9日经深圳市委常委会审议同意设立,6月23日由广东省委正式批复同意,2020年11月2日揭牌成立,是一所以“改革开放”为特色,承担新时代干部教育“铸魂赋能”任务的新型干部学院。2022年,学院顺利通过中组部干部学院办学质量评估,成功入选中组部全国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2023年,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在学院挂牌设立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2024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在学院挂牌设立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主要业务:党政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助力政治坚定、改革攻坚、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现代化事业发展。企业领导人员培训。培养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企业领导人员,助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布局全球化教育培训生态系统,推动人员互通、资源共享、课程共建、质量互认,推动深圳干部培训走向全球。学术研究咨询。以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研究力量为支撑,发挥学院理论研究、对策研究、案例研究优势,打造创新型、开放式、国际化的智库交流与咨询平台,形成学术研究、培训、咨询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智库服务体系。...

“教育文化”网站目录

中共韶关市委党校(广东南岭干部学院)

中共韶关市委党校创建于1952年,是韶关市委、市政府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正处级)。韶关市行政学院、韶关市社会主义学院分别于1995年12月和2001年12月挂靠市委党校,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校(院)长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任;设常务副校长1名,副校长3名,专职校委会委员2名。内设13个内设机构,其中:办公室、人事科、教务科、总务科、学员科等5个科室为参公管理科室,科研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党史党建学教研部、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经济学教研部、文化与统战理论教研部、管理学教研部、生态文明教研部8个科室列入事业编管理。广东南岭干部学院成立于2020年6月,是韶关市委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正处级),2022年9月,学院列入了中组部发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学院院长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常务副院长1名(由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兼任),副院长2名;内设开发部、联络部、培训部、保障部等4个正科级内设机构。广东南岭干部学院与中共韶关市委党校合署办学,实行校院一体化运转、统一管理、融合发展。校院位于韶关市武江区梅关路2号,距高铁站10分钟车程、丹霞机场40分钟车程,交通便利,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校园主体占地104亩,连同配套用地共482亩,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办学环境和条件一流,可同时满足550人住宿、600人用餐、2000人上课。校院引进专业化管理团队负责后勤服务,建有符合多层次培训需求的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饭堂和学员宿舍楼,放映厅、篮球场、乒乓球、羽毛球场、健身房等文体设施,较好满足学员文体活动需求。校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坚持“红色铸魂、绿色赋能、质量固本”的办学理念,秉持“立足广东、面向华南、辐射全国”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掘和利用韶关丰富的红色资源、良好的绿色生态优势和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打造“红色为主色、绿色为底色、改革开放与优秀传统文化并重”的课程体系,全力打响广东干部教育培训特色品牌。...

“教育文化”网站目录

广东东江干部学院

院坐落于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高潭是全国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之一,曾是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所在地,是东江地区工农武装斗争早期的指挥中心和红色心脏,被誉为“东江红都”“广东井冈山”。2020年6月,广东省委批复同意设立东江干部学院。2020年9月,学院正式挂牌运作。2022年9月,学院被中央组织部列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成为全国72所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之一。办学以来,学院始终坚持“姓党”原则,忠实秉承“为党育人、铸魂赋能”的办学宗旨,牢牢把握“突出红色、彰显特色、联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充分依托东江地区丰富红色资源以及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展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窗口、融入“双区”建设的学习交流平台,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干部学院。揭牌至2023年2月,累计承办培训班800期,培训学员约3.87万人次,其中承办市外班313期,占全部班次的39%,省直、地市厅级单位培训班120期。学院相关经验做法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被省委主办的《南方》杂志报道,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影响力初步显现,办学知名度持续提升。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广东东江干部学院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铸造时代先锋,奋力谱写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新篇章!...

“教育文化”网站目录

百色干部学院

百色干部学院地处革命老区广西百色市,位于右江之滨、思贤湖畔,占地面积630亩,于2014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85周年纪念日)奠基开工,2016年12月11日正式启用。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56万平方米,可同时培训500多名学员;二期工程建成后将同时容纳800人学习培训。学院依山傍水、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融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生态文化等于一体。2018年,学院及景观配套工程获得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直接领导的自治区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实行自治区党委管理为主、百色市委协助管理体制,为自治区党委直属的公益一类、相当正厅级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院院长由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任,第一副院长由百色市委书记兼任,学院日常工作由常务副院长主持。学院有9个内设机构。学院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围绕建设“全国一流干部学院”目标,把准“立足百色、服务广西、面向全国、对接东盟”办学定位,突出“红色牌”“民族牌”“生态牌”“东盟牌”培训特色,走内涵式发展和开放式办学路子,着力打造一个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同时开展国情区情教育,以及面向东盟国家为主的国(境)外干部(公务员)培训于一体的重要基地和实训平台。2019年4月,学院列入中央组织部备案的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名录,2022年9月,学院被中组部列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是领导干部修炼“心学”的“红色殿堂”。...

“教育文化”网站目录

重庆红岩干部学院

学院前身是红岩党性教育基地,依托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这一正厅级文博事业单位,于2011年经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命名。2012年被中组部确立为全国13家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2015年9月提档升级并正式开班运行。2018年,基地入选《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名录》,2019年通过中组部审核备案。2021年3月,经中共重庆市委批准命名为红岩干部学院,同年4月经中共重庆市委编办批复设立。2022年,学院通过中组部办学质量评估,列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全国共计72家),定名为重庆红岩干部学院。2023年,学院入选重庆市委组织部发布的《第一批重庆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名单》。学院以红岩精神为主要教育资源,依托54处革命旧址转化打造三大教学区,提炼“大德大智”“大忠大勇”“大仁大义”三大教学主题,打造现场教学点28个,整合市内区县和周边省市资源,设立拓展教学点13个。研发党性教育特色课程60余门、理论专题课程30余门,培养专兼职理论教师37名、现场教师27名、带班班主任16名。通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影视教学、情感教学、访谈教学等多种形式,融合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孝廉文化等多元内容,充分满足市内外培训班次3至7天的培训需求。编写出版《纤笔抒丹心—红岩英烈诗文选编》等教材教辅资料13部,自主汇编现场教学课程讲义6本。2015年以来先后培训中央部委、31个省区市和港澳地区的培训班次4000多个、学员14万人次。学院总占地面积1530亩,院本部位于“红色三岩”中的虎头岩,俯瞰红岩文化公园,面朝嘉陵江,森林步道环绕,风景秀丽,环境舒适。有学员宿舍111间、各型多媒体教室及会议室26间、教学用房4400平方米,另有餐厅、阅览室、健身房、羽毛球场、乒乓球室、游泳馆等服务保障设施。拥有20余台大中型学员车辆,配置教学系统,成为干部培训“移动课堂”。学院始终坚持“姓党”原则,突出政治功能,把“为党育人”作为根本办学目标,把党的干部教育培训所需和学院所能相结合,持续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主业,守正创新,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持续贡献红岩力量。...

“教育文化”网站目录

小平干部学院(广安市委党校)

小平干部学院坐落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四川省广安市,紧邻邓小平故居,环境优美,功能齐备。2018年10月,广安市委编委批复同意在广安市委党校加挂小平干部学院牌子。2019年4月,小平干部学院被中央组织部列入省(部)级党委(党组)批准的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2019年5月,四川省委编委批复同意广安市委党校加挂小平干部学院牌子。2022年9月,学院被中央组织部纳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一系列指示要求落实到办学治院实践之中,充分利用小平故里、红岩精神等特色红色文化资源,明确了“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学习传承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崇高精神品格的思想殿堂,面向全国开展干部党性教育的红色学府”的功能定位,确立了建设“党性强、特色明、教学优”的全国一流干部学院的发展目标,教育和培训学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院充分发挥小平故里优势,彰显小平元素、改革开放、红色基因传承三大特色,结合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积极开展邓小平理论与邓小平精神品格、邓小平廉政思想教育等,打造出邓小平故里、华蓥山起义遗址、广安(深圳)产业园、中国最美乡村——武胜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等30余个现场教学点,创新推出向邓小平铜像献花仪式、“八个一”教学活动、小平故事荟等特色教育活动,并与渣滓洞、朱德故里等教学点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已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与邓小平精神品格、邓小平廉政思想与实践、党性教育和党的建设、乡村振兴、专业能力提升等优势培训模块,深受广大学员喜爱。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内培、外引、特聘建强师资队伍,建成了一支“自有教师+外聘专家+亲历者+党政领导+本土人才”的多元化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与中央党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北京大学等国内20多家一流院校保持深度合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坚强保障。...

“教育文化”网站目录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

在四川这片充满红色印记的革命热土上,红军长征写下了多个“最”——历经时间最久、走过路程最长、经过地域最广、经历战役最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1985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阿坝松潘建立全国唯一的“长征纪念总碑”,进一步标定了四川这片红色热土在红军长征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2020年4月,四川省委召开联合共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工作座谈会,提出整合现有以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干部学院、党性教育基地和各级党校资源,由省市联合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特色鲜明的长征干部学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殿堂”,形成传承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四川干部教育培训品牌。2020年9月,经四川省委编办批准,将泸州市委党校挂牌的“四渡赤水”干部学院更名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在凉山州委党校增挂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牌子,在甘孜州委党校增挂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牌子,将夹金山干部学院更名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将阿坝州委党校挂牌的长征干部学院更名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2021年3月,经中央编办批准,在四川省委党校加挂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牌子,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省委党校,作为长征精神教学总基地。学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学院姓党根本原则,坚持“立足四川、联动周边、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定位,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流干部学院为发展目标,以长征红色文化资源为特色优势,形成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努力将学院建成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示范基地、加强干部党性教育的培训基地、彰显民族团结进步的展示基地和助力革命老区创新发展的实践基地。联合组建的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及其五所分院,由省委党校选派5名校(院)名师兼任5所分院挂职副院长,着力指导各分院精品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精品丛书编写,构建建课程、长征课程及地方课程相整合的课程体系。实行学院建设统筹规划、办学方向统筹确定、教学线路统筹设计、教学课程统筹开发、师资队伍统筹建设,接受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业务指导,建立“统分结合、省市共管”的管理体制和“一体办学、独立运行”的办学机制,大力推进一体化办学。...

“教育文化”网站目录

中共襄阳市委党校(襄阳市行政学院)

中共襄阳市委党校(东津新区东津镇求是路1号)门户网站,开设有最新资讯、党校建设、学院管理、互动交流、校院风采等栏目。...

“教育文化”网站目录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湖北三峡干部学院)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始建于1953年。1983年被批准为大专体制。1992年原宜昌地、市党校合并定址于宜昌市西陵区金家台路6号。1993年兼办宜昌市行政学院,1999年加挂宜昌市社会主义学院牌子,2017年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市委党校加挂城区联合党校牌子。2017年7月迁入新校区。新校区位于宜昌市点军区求是路9号,与雄伟壮观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和功能齐全的宜昌奥体中心毗邻。学校下设20个处(室、馆、中心)。校园占地128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人在校学习,一流硬件设施已初具规模,是全市重点会议服务单位之一。工程荣获“鲁班奖”。湖北三峡干部学院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规。宜昌市委积极抢抓机遇,主动向省委申请筹建三峡干部学院。2019年7月,省委编委批复同意在中共宜昌市委党校加挂三峡干部学院牌子。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汪伟兼任学院院长,市委党校两名副校长兼任副院长。2020年6月,市委整合全市优质干部培训资源,将原市人社培训中心划转党校管理,更名为三峡干部学院培训中心,与市委党校社会培训与对外交流处共同履行三峡干部学院办学职能。2022年9月,学院通过中组部办学质量评估,入选全国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名录,更名为“湖北三峡干部学院”。学院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和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为重点,服务“流域综合治理、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长江大保护”战略,聚焦“一核四地”功能定位(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打造三峡工程解码地、绿色发展阐释地、爱国主义寻根地、党建引领践行地),坚定走规范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具有显著辨识度的全国一流干部学院。...

“教育文化”网站目录

中共黄石市委党校(黄石市行政学院)

中共黄石市委党校成立于1952年,前身是由襄南公学组成的黄石市委干校,2015年8月搬迁至现址(湖北黄石开发区•铁山区汪仁镇大棋大道东500号)办公。实行与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市委城区联合党校“四校(院)合一”办学体制。校区占地200亩(不含预留地100亩),建有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楼、体育馆、餐饮中心、学员楼等8栋主体,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人住宿、1000人集中培训。图书馆藏书45000余册。学校内设办公室、组织人事科、教务科、科研科、学员组织科、市情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室、党史党建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法学和公共管理学教研室、统一战线理论教研室(市社会主义学院教务处)、对外培训中心、财务科、后勤服务中心、保卫科、信息网络中心、机关党委(机关纪委)等18个科室和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