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黔西南州行政学院)
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黔西南州行政学院),位于兴义市毛栗寨湖畔。前身是1950年11月兴仁专署设立的政民干部学校。历经兴仁专署政民干部学校、中共兴义地委干部训练班、贵州省兴义专区干部学校、中共兴义地委党校、兴义地区“五七”干校、中共兴义地委党校。1982年5月,更名为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1999年设立黔西南州行政学院,2011年设立黔西南州社会主义学院,2019年加挂中共黔西南州委讲师团牌子,实行“一个机构、四块牌子”。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黔西南州行政学院),作为州委的重要部门,是培养全州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全州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全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黔西南州社会主义学院是州委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州委讲师团是州委面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深化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黔西南州行政学院),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努力服务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努力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努力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生力军;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校姓党,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为全州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校园占地面积252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设有报告厅、会议厅、多功能会议室、圆桌会议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学员楼、餐厅、运动场、室内体育馆等辅助设施,馆藏图书6万余册、期刊1万余册,电子图书20多万种,电子阅览室一个,教学、科研、会务功能较为完备,可同时培训学员500余人。...

贵州遵义干部学院
贵州遵义干部学院是经中共贵州省委决定设立的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2011年挂牌在中共遵义市委党校,并依托中共遵义市委党校开展干部培训。中共遵义市委党校创办于1949年,1998年兼办遵义行政学院,2012年兼办遵义市社会主义学院,2009年升格为副厅级机构。2012年中央组织部在贵州遵义干部学院挂牌“全国党员干部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2013年国家公务员局在学院挂牌“全国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2016年中央组织部在学院挂牌“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校三院三基地”的办学格局。学院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名学员食宿培训。学院设有党政办、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员工作处、培训处、总务处、计财处、图书信息处、科研处、保卫处、决策咨询研究中心等11个处、室、中心,有党史党建、基础理论、公共管理、经济管理、法学、文史、统战及民族宗教等7个教研部。学院(校)是中央党校远程学习网、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学习网、全国文化共享工程远程学习网、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清华大学远程学习网和贵州省“新时代学习大讲坛”等远程培训网络的市级学习中心,是遵义市“高端讲坛”主会场,遵义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资源中心、遵义市党员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学院(校)先后荣获中央党校电化教学先进单位、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全省远程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九年获得“国家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优秀学习中心”等称号,连续十四年获得市直机关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是遵义市文明单位、遵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遵义市农村远程教育先进单位、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

中共黔南州委党校
中共黔南州委党校位于贵州省都匀市匀东镇,成立于1956年,先后于1997年、2014年、2019年加挂黔南行政学院、黔南州社会主义学院、中共黔南州委讲师团牌子。2013年,通过大专体制规格评审,升格为副厅级机构。校区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7.39万平方米,配有教学楼、报告厅、行政楼、餐厅、学员宿舍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设施,可容纳800人培训。...

中共安顺市委党校
中共安顺市委党校(安顺行政学院、安顺市社会主义学院、中共安顺市委讲师团)是在中共安顺市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市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培养国家公务员、党外干部的重要基地。其前身是安顺专区干部学校,始建于1949年12月,曾先后改称中共安顺地委干部学校、中共安顺地委党校、中共安顺地委初级党校。文革期间一度被撤消,1973年3月复校。1999年3月,安顺地区行政学院在中共安顺地委党校挂牌。2000年12月因安顺撤地设市,改称中共安顺市委党校、安顺行政学院。2013年11月升格为大专体制规格,副厅级机构,并加挂安顺市社会主义学院牌子。2019年2月因机构改革,加挂中共安顺市委讲师团牌子。目前,已形成“一校两院一团”、“四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教学体制和工作格局。学校位于安顺市开发区幺铺镇杨家湖旁。东接多彩万象旅游城,西临杨家湖,南连沪昆高铁安顺西站,北邻黄果树机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学校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49552平方米,包括行政教学楼、图书信息楼、学员公寓、室内体育馆等,拥有能容纳700人和300人的报告厅各1间,标准化教室18间,多媒体教室9间,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结构化研讨教室3间。可同时容纳1600余名学员就读,400名学员食宿;图书馆现有藏书6万余册,电子图书近2万余册;开通了中国知网服务平台;建有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系统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学系统。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教学功能齐备,完全能满足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

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
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前身是贵州省镇远专区革命干部学校,创办于1949年12月,曾经五易校名,六易校址。1957年11月改称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1998年11月兼办黔东南州行政学院,2012年9月兼办黔东南州社会主义学院,2019年3月合并州委讲师团,实行“四块牌子,一套人员”运行体制。州委党校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州委州政府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近年来,获“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2门,年度教学培训突破1万人,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各类主题宣讲“七进”活动近100余场1万余人次,连续两届在全省党校系统科研成果评比中市(州)级排位第一名。州委党校是凯里市人民政府发包建设的交钥匙工程,位于凯里市鸭塘街道甘囊香大道8号,占地205亩,建筑总面积6.7万㎡,设有行政办公、教学培训、学员宿舍、室内运动、学员食堂等场所,能同时满足800人规模的培训。州委党校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加强软硬件建设,推进绿化美化信息化,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创建市(州)级一流党校。...

铁道党校
铁道党校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党组领导的培养国铁企业党员领导人员的学校,是国铁集团党组的重要部门,是教育培训铁路领导人员的主渠道,是国铁企业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职能作用是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铁道党校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铁道部干部学校,1961年改为中国共产党铁道部委员会党校。1969年撤销,1975年复校。2013年,随原铁道部政企分开改革、经中央编办批准更名为铁道党校,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直接业务指导的34所省级党委党校之一。...

新疆兵团党委党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按师市合一的体制管理的五家渠市迎宾大道619号。兵团党委党校、兵团行政学院是兵团培训轮训党政领导干部和各级公务员的重要基地,也是开展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以及为兵团党委、兵团提供决策和咨询服务的重要部门。...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省行政学院、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省行政学院、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是省委直属正厅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省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领导干部和统战人才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省委省政府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历史悠久,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3年中共党员纪慕天创办的琼崖公学和1924年2月创办的嘉积农工职业学校。1951年12月海南区革命干部学校成立,1953年9月更名为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党校,1988年海南建省后升格为中共海南省委党校。1994年成立海南省行政学院。1996年成立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省行政学院、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合署办公,实行“一校两院”的管理体制,即三块牌子、一套班子。校(院)位于海口市美兰区东营西路27号,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17743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300余人住宿和用餐。建设有学术报告中心、教学中心、党际交流中心、图书馆、体育馆、学员楼、智慧校园系统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校园遵循“庄重、园林式,景观上内部与周边相协调”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海南地域特色和中国建筑传统文化,营造质朴、典雅的书院式校园学习环境。...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是中共济南市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市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市委市政府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始建于1949年7月,时称济南市委党训班。1950年5月与市府干校合并,改称山东省干部学校济南分校。1950年11月重新改为市委党训班。1955年7月改称山东省委第一初级党校,委托济南市委代管。1956年4月与中央第四中级党校初级部合并,称山东省委第一初级党校。1956年7月,在省委第一初级党校基础上,建立市委党校。1988年8月兼办济南市行政学院。1991年兼办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2012年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加挂济南中华文化学院牌子。2019年1月,莱芜撤市划归济南,莱芜市委党校并入济南市委党校,原址改为莱芜校区。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实行校(院)务委员会领导体制,校(院)委会全面领导校(院)工作,校(院)委会工作由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主持。内设机构26个(含机关党委和工会),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机构14个,设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统战理论、文化历史学、党史党建、经济管理、公共管理、政法八个教研部和马克思主义(济南市情)研究中心。现有校本部和莱芜校区两处办学场所。校本部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旅游路7777号,2013年8月投入使用,占地25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同期饱和培训规模为900人。莱芜校区位于济南市莱芜高新区金山路1号,2017年8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24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同期饱和培训规模240人。主要负责培训轮训市管领导干部、优秀中青年干部、处级干部、科级干部、市属国有企业干部、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理论宣传骨干、党外干部(党外人士)、全市初任选调生和各级机关初任公务员,承办省市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学习班,以及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计划外培训任务。...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河北中华文化学院)是中共河北省委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是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担负着全省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任务,同时积极开展港澳台及海外文化交流等工作。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的前身是河北省工商业界政治学校,创建于1956年,历经停办、重建、合校、独立的多次变更。1988年,恢复办学。2003年10月,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迁入石家庄市煤机街65号办公。学院占地面积16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由综合教学楼、办公楼和学员餐厅等组成。2005年,河北中华文化学院成立,与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一套机构、两块牌子”。河北中华文化学院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联合为目标,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华文化、燕赵文化、国情省情的教育培训、文化研修和交流活动。近年来,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弘扬“爱国、团结、民主、求实”的校风,着眼特色立院、质量强院、发展兴院,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为主线,以“正规化办学、科学化管理、精品化教研、品牌化建设、优质化服务”为目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作用,为推动全省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