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吉林省度量衡管理所,2000年更名为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是省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依法设置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承担着保障我省计量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的重要职责,是本省计量标准最全、覆盖领域最广、检测服务最完备的计量技术机构。历经六十余载风雨砥砺,省计量院始终立足中心,站位大局,围绕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布局,加快建设,构建了覆盖全省、辐射东北、面向全国的业务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以党建铸魂,用文化引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合实力初步跻身国内一流水平,成为我省质量强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河南省计量测试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计量测试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7年,是政府依法设置的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是省属公益科研事业单位。依据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法定职责是“负责研究建立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量值传递,执行强制检定和法律规定的其它检定、测试任务,起草技术规范,为实施计量监督提供技术保证,并承办有关计量监督工作”,承担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基本职能是:一、研究、建立、维护河南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量值传递;二、依法执行强制检定、仲裁检定、型式评价和质量监督抽查;三、承担计量标准考核、计量器具生产条件考核等政府委托任务;四、开展测量校准、科学研究、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授权,授权证书号(国)计(2022)01031号;获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号为№.L0175号;获国家认监委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

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
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1月,是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直属的从事软科学及战略研究的决策支持机构。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以“研究创造价值”为宗旨,对宏观经济、政策环境、行业态势开展前瞻性研究,密切服务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为职能管理和业务创新提供支撑。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秉持“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弘扬“高远厚重,卓越进取,协作创新,严谨热忱”的经研文化,坚持守正创新,承接完成多项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委托的重大课题及行业分析项目,为行业政策制定提供了专业化支持。创办国际电池材料会议、亚洲铜业会议、亚洲不锈钢研讨会、中国铁矿石会议、五矿经济论坛等多个具有广泛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行业研讨交流与合作平台。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牵头的央企智库联盟发起成员单位之一,并被推选为央企智库联盟第三届理事会执行秘书长单位。逐步建立起覆盖宏观形势政策以及金属矿业、冶金建设、贸易物流、金融地产等中国五矿“四梁八柱”业务的研究体系。完成内部多篇重量级战略课题,为中国五矿战略制定和重大决策提供支撑,多项研究成果被直接转化为经营创新举措。确立了以《经研早报》、《经研视角》、《五矿经济研究》、《经研报告》、《五矿经研网》为主要组成的优势特色产品体系。全面推行全员精准量化考核,激发内生动力,挖掘内在潜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想干事、多干事、干成事的员工开辟成长通道和发展平台,打造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协会成立于1981年8月,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组织,原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我国建筑金属结构领域的唯一社团组织,2016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划分为第一批脱钩试点社会组织,7月脱钩后接受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领导、民政部及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2004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2005年被中共建设部党组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9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09年被民政部评估为4A级协会。本团体是由从事建筑门、窗、幕墙、门窗配套件、建筑钢结构、铝结构、集成房屋、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桥梁、光电构件、建筑遮阳、建筑扣件、模板脚手架、给水排水设备、排水和排水利用、阀门、管道、采暖散热器、辐射供暖供冷、喷泉水景、舒适家居、清洁供热、净化与新风、建筑机电抗震、国防系统机电设计、检测认证、建筑加固改造等行业企业以及相关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本团体业务范围: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行业、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维护会员权益,反映会员诉求;研究行业产业政策,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并承担标准的编制工作,开展标准的宣传与贯彻工作,引导会员企业的技术与产品升级;建立行业团体标准体系,开展团体标准的编制、发布与运行管理,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行业信用体系,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提高会员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组织实施行业统计,建立行业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开展行业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提供决策建议;组织开展科技项目研究、成果鉴定和技术评定活动,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引导会员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建立技术人员交流平台,开展技术人员交流、培训、评价和推广工作,推动产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建立行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评价体系,推动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的建立;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国内外学术、应用技术的交流;开展同国外相关社团组织间合作和友好往来活动,帮助会员企业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行业杂志、技术书籍的编辑、发行工作,促进行业信息交流;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引导会员企业履行更多社会责任。...

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
学会成立于1952年11月9日,是全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参加组成的专业性学术团体,是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在业务上接受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指导。本会是依法登记成立的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的法人社会团体,是发展我省建设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会会员和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胸怀振兴中华的民族夙愿,扎根甘肃,艰苦创业,以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以奋发强省的炽热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甘肃省的工程建设事业中,为全省、全国工程建设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六十多年来,学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学会历届理事会和领导成员,都能认真学习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了学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在西部大开发和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学会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在我省的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
本会是按自然科学中土木建筑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科学的学科组建,是福建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单位自愿组成的以促进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学术性、科普性、公益性社会团体,是依法登记的社团法人,是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土木建筑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福建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会在原工程师协会的基础上历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福州分会和中国建筑学会福州分会,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临时工作委员会于1962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至今已历八届,现有建筑师分会、结构分会、岩土与基础工程分会、暖通空调分会、热能动力学术委员会、给排水分会、建筑电气分会、施工分会、建筑材料分会、工程管理分会、建筑经济分会、信息化分会、设备安装分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建筑机械学术委员会、智能化分会、鉴定与加固分会、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学术委员会、村镇建设学术委员会、市政交通煤气分会、风景园林学术委员会、现代化分会、城市轨道交通分会、老科技工作者分会、技术创新分会等25个分支机构,拥有团体会员150个,个人会员有3000余名,是覆盖全省唯一的建设工程界综合学术团体。学会有理事210名,均是各施工、设计、科研、院校等单位知名专家,具有教授级高工、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学会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先后多次受到中国科协、福建省科协、省民间组织管理局、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中国建筑学会的奖励和表彰,多次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福建建科院成立于1958年,是福建省国资委下属二级企业,聚焦城市建设、运营维护、更新改造一体化服务,业务范围涵盖工程设计与咨询、检验检测与评估、特种工程施工、工程运营维护等板块,在岩土和地基基础、建筑结构、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材料等专业领域拥有雄厚实力,现已成为福建省建设行业的科研龙头企业。成立60多年来,福建建科院始终致力于解决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关键性、公益性及共性的热、难点技术问题,依托10家研究中心和5个协同创新平台,现已完成科研成果33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近70项,各项科研成果已在省内外工程中广泛应用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涉足建筑、市政、交通、电力等行业。未来,福建建科院将继续坚持“为建设美好人居环境提供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的使命,以“建设行业独具特色、建科系统国内一流”为愿景,在新时代用科技创新赋能城市建设,助力城市数智化转型。...

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
学会(The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alSocietyOfAnhuiProvince)是由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工作者及企业自愿组成的全省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依法登记成立的法人社团,主管单位为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是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学会成立于1953年,历经十届,安徽省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历任领导人。学会集中了安徽省土木工程界各专业最优秀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成为政府推进城乡建设最可靠的智囊和助手。学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召开学术会议;编辑、出版和发行学术刊物;承担科研课题、编制技术标准;承担科技项目的咨询、评估、评审、认证;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表彰先进,奖励创新,培养和推荐科技人才;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合理诉求;以及组织符合本会宗旨的其他活动。目前学会共有个人会员2000余人,团体会员169家。学会设有建筑师分会、结构专业委员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给排水专业委员会、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新型建材专业委员会、施工专业委员会、道桥隧与轨道工程专业委员会、青年建筑师委员会、标准工作委员会,铁路、轨道交通设计专业委员会和室内设计专业委员会。学会联合编辑出版刊物《安徽建筑》,设有“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创新奖”、“青年建筑师奖”和“青年工程师奖”。...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公司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首批组建的4家省级建筑科研院所之一。公司下设11个专业研究所、12个独立法人实体,拥有6个研发中心(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专家工作室(建筑结构、钢结构焊接、岩土地基、建筑材料),3个国家级高层次发展(科研)平台(国家绿色产品认证机构、国家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西北区>、国家建筑节能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陕西>);3个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陕西省建筑技术情报中心站),1个中试基地,拥有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科研团队等多个创新研究团队,形成了集建筑科学研究、勘察、设计、监理、检测、施工总承包、专业施工、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咨询服务等为一体的科研经营体系,具备建筑业全产业链科研、技术服务保障能力,并延伸到市政桥梁、铁路隧道、环境工程等业务领域。公司在“湿陷性黄土地基”“焊接技术”“砌体结构工程”“无损探伤”等方面的科研技术实力处于全国前列。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湿陷性黄土委员会、中国城乡建设粉煤灰开发利用中心陕西省分中心、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轻骨料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绿色更新委员会、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土力学和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建筑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全国和地方行业协会依托单位。公司年均科研列题20项以上,先后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规范百余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6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励6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200余项。“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系统”“轻质芯模混凝土叠合密肋楼板”“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混凝土等效龄期智能监测系统”“缺陷混凝土结构置换加固应用技术”“空间杆系结构缺陷构建加固处理关键技术”“大跨度钢结构监测技术”“建筑索结构健康检测技术”等一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是北京地区建筑设计、市政设计、小区规划、土木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工作者的学术性民间团体。本会英文名称是:BEIJINGSOCIETY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简称为:BSCEA。本会成立于1959年,由北京土木工程学会和建筑学会联合发起成立,1960年10月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本学会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行政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京民社证字第0010061号),本会业务主管部门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单位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学会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学术讨论、交流、研究和考察;普及建设科技知识,推广先进技术;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组织建筑设计创作竞赛和建筑工程评优,承担政府委托的项目评估,成果鉴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及友好交往;根据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会员要求,同有关部门合办或单独举办各种培训班、专家讲座,努力提高会员的水平;举办专业展览,编辑出版学术书刊;举办为有关部门和会员服务的各种活动。目前学会下设15个专业委员会:建筑设计委员会、建筑结构委员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建筑给排水委员会、电气设计委员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土建信息委员会、建筑施工委员会、岩土工程委员会、BIM专业委员会、文印专业委员会、建筑材料分会、道桥委员会、给排水委员会(市政)、热能动力委员会。学会主办或参与主办《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会刊》、《设计与实践》、《北京暖通技术信息》、《建筑设备》、《电气设计技术》等刊物。根据首都新的功能定位和北京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将继续发挥所属会员在建筑和市政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工程开发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助力于首都的城市建设和行业进步,促进学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