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网站目录

甘肃会宁干部学院

学院位于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圣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到达会宁,朱德、彭德怀等9位元帅,徐海东、王树声等8位大将,杨成武、肖克等46位上将以及127位中将、1200余位少将、7万红军都在会宁留下战斗和生活的足迹。学院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配套设施设备齐全,有综合教学楼、图书馆、礼堂、体育馆、后勤服务楼、学员公寓楼(5栋)、食堂(2栋)、地下停车场等13个单体建筑和8跑道标准运动场1个,可以同时容纳500人培训。学院依托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不断探索专题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影视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创新开设“十个一”(参加一场宣誓仪式,重温一回长征历史,接受一堂廉政教育,聆听一节红色党课,观看一台红色展演,追寻一段先烈足迹,学唱一首红色歌曲,体验一次“重走长征路”,留存一张“我与党旗”合影,撰写一篇感悟总结)教学活动模式。开发了《红军长征、会师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三苦两乐”教育精神与会宁未来》等6类32门特色课程,编排了《会宁红色歌曲集》《会宁红色剧场课堂读本》等特色教材,打造了以学院为圆心,红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党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金色教育基地、美丽乡村教育基地、产业教育基地等7类教学基地为支撑的“1+7”县内现场教学体系。学院自建成以来,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先后被省委统战部、省委党校、甘肃农业大学确定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截至2023年12月,已累计承办省内外各类培训班101期,培训人数达1.37万人次。处在成长中的甘肃会宁干部学院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始终秉承会师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在奋力谱写着革命老区干部教育培训新的时代乐章。...

“考试”网站目录

中共白银市委党校(白银市行政学院)

党校于1985年随白银市恢复建市而成立,2007年分别加挂白银市行政学院和白银市社会主义学院牌子,实行“一校两院”(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的管理体制,2014年白银市委党校和白银区委党校整体合并,整合后市委党校负责市级和白银区的干部培训及国家、省市课题研究工作,承担4个县(区)委党校的业务指导工作。白银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经过历代党校人的共同努力,校址几度搬迁,校园面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9月搬迁到白银区四龙镇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56230平方米,共包含2栋综合教学楼、3栋学员公寓、3栋教师公寓、礼堂、体育馆、游泳馆、食堂、锅炉房等单体建筑。可同时容纳600多人的在校学习,满足500多人食宿。党校(行政学院)内设科室18个,其中教研室8个,行政后勤科室10个。近年来,白银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建设一流地市级党校为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坚持党校姓党,突出主业主课。认真落实好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课不低于总课时的70%、其中党性教育不低于20%、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占总课时20%的要求。五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次287期次,培训学员53400多人次。在白银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党校的指导下,白银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将以新校园启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坚持党校姓党这个根本工作原则,着力把白银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建设成为市级党校中具有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师资水平、一流科研能力、一流基础设施的高水平校院,建设成为白银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库、思想库和人才库。...

“考试”网站目录

中共锦州市委党校(锦州干部学院)

党校创建于1948年10月,前身为锦州市民运干部训练班、干部训练班、党员训练班,1957年3月1日正式挂牌为中共锦州市委党校。为整合干部教育资源,经市委批准,1994年10月成立了锦州市社会主义学院,2004年9月成立了锦州行政学院,先后与党校合并,从而形成了“一套机构、三块牌子”的“一校两院”新体制。2018年7月26日,新的中共锦州市委党校挂牌,由原“一校两院”和市委宣传部所属在职干部理论学习讲师团、市委组织部所属党员教育中心共同组建而成。2018年12月23日,锦州市委十二届第153次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依托市委党校成立辽沈战役干部学院。2019年初,辽宁省委常委会批准锦州市成立辽沈战役干部学院。2019年4月4日,辽沈战役干部学院被中组部纳入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

“考试”网站目录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

学院是全国唯一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主题,吉林省首批纳入中组部备案目录的党性教育基地。2021年4月,中央编办正式批复设立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为吉林省委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2021年8月,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正式揭牌并全面启用。学院坐落在通化市区龙岗山森林公园西端,毗邻杨靖宇烈士陵园和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占地面积1342亩,建设用地面积512亩,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按照“红色学府、绿色校园”理念,以东北抗联精神为魂,彰显长白山地域文化特色,采用雪岭聚落、马架子、地窨子等反映抗联战斗生活的建筑形式,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报告厅、学员宿舍楼、学员餐厅、宣誓广场、抗联主题广场、民族英雄杨靖宇雕塑园、东北抗联展示景墙等,打造具有东北原乡特色的当代红色教育建筑示范群落,可同时承载1500人在校培训。...

“考试”网站目录

中共惠州市委党校

中共惠州市委党校创办于1956年2月,前身为惠阳地委党校。1988年3月改称惠州市委党校,1993年11月兼办市行政学院,2003年3月兼办市社会主义学院。2019年1月,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合并,加挂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讲师团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五块牌子”的运作模式。学校目前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考试”网站目录

东软教育科技集团

集团总部位于大连,是中国领先的IT高等教育科技集团和数字化人才教育服务提供者。二十余年来集团以学习者的价值创造为核心,依托“教育+科技+医养”的创新研发能力,迎来教医养一体化战略发展新阶段。依托东软雄厚的产业基因和技术资源优势,自2000年起,在辽宁大连、四川成都、广东佛山以全新的体制机制,高起点、高标准建立了三所IT应用型本科高校——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成都东软学院、广东东软学院。多年来,集团始终坚持“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产教融合、面向应用的办学体制,形成了校企合作、协同共赢的运行机制,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了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享誉全国、独具东软特色的SOVO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向“IT+数媒+康养”领域,建立了五大专业集群。截至目前,共有25个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获批数量全国民办高校第一。获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截至目前,三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近5.7万名,已累计向社会输送16.2万余名应用型人才,为推动中国数字技术相关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考试”网站目录

慧科

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2010年8月,是中国高等教育和新职业教育领域领军企业,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公平和便利地获取优质教育服务,实现可持续职业成长。慧科通过产学合作,以创新教育理念和前沿技术培养新经济下的新人才,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以人才赋能支持中国产业升级。基于十余年产教融合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积淀,慧科同时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培养与组织发展服务,打造一个高效循环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与服务闭环。在高等教育领域,慧科打破校企合作壁垒,将来自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整合输送给高校,通过产业学院、专业共建,实验室共建、在线教育、虚拟仿真、创新创业等模式,携手高校共同培养新经济时代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时将高校培养的学生、科研成果以及双创成果带给产业,满足其对人才和创新的需求。...

“考试”网站目录

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

平台由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出品,通过对国内出版发行的14000余种科技期刊、5600万篇期刊全文进行内容分析和引文分析,为专业用户提供一站式文献服务:全文保障,文献引证关系,文献计量分析;并以期刊产品为主线、其它衍生产品或服务做补充,方便专业用户、机构用户在一个平台上快速有效地获取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以及各种数字图书馆服务方式。...

“考试”网站目录

宁夏党史学习教育网

宁夏党史学习教育网由中共宁夏区委党史研究室(银川市金凤区康平路1号750066)主办,开设有组织机构、党史动态、特别策划、党史研究、重要文献、党史期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党史图书、党史大事记、党史人物、遗址遗迹、党史纪念馆、党史讲堂、党史阵地建设、历史事件等栏目。...

“考试”网站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简称国史网于2009年9月16日开通,主办单位为当代中国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是1990年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的,专事编纂、研究和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机构。国史网是海内外首家专门致力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宣传和教育的门户网站,全面、客观地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设有国史概览、研究园地、文献中心三大板块,39个栏目,是一个学术性与政治性、专业性与普及性、思想性与趣味性有机融合的国史专业门户网站。国史网以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为办网宗旨,以丰富的国史研究资料和国史学术成果为主要特色,积极发挥在国史研究、宣传和教育领域的服务与导向作用。数据库资源丰富,已收录了国史研究论文、著作、报刊文献以及统计资料、国史图片、视频资料等;知识点链接宽广,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浏览、搜索服务。国史网将依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不断地充实国史史料资源、研究成果和相关信息,完善沟通平台,为研究者提供便利,为社会公众及对当代中国感兴趣的境外各界人士提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快捷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