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
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网站(http://tsg.luas.edu.cn/),由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是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简称CASH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的成员馆,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馆,甘肃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理事馆,兰州文理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以文献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数字化、网络化、特色化为目标,优化全校文献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

广西大学图书馆
广西大学图书馆网站(http://www.lib.gxu.edu.cn/),由广西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1928年10月广西大学图书馆随着广西大学的创建而建立在广西梧州市蝴蝶山上。马君武校长认为:“没有充裕的图书馆,完善的仪器设备,就办不好理工科大学”。马君武校长亲自寻访康有为藏书,并促成这笔藏书成为广西大学图书馆初期非常重要的一笔馆藏。广西大学图书馆首任馆长是李次民。至1931年,图书馆除办公室外,设有书库3间、参考阅览室1间、普通阅览室1间、报章杂志阅览室1间。当时馆内藏书(包括中外古今各版本)价值40609元。藏书中有中外文图书4938册,价值19788元;善本古籍24007册,价值15000元;中外文杂志6850册,价值5821元;还有中外文报纸28种。1936年10月随学校迁桂林。1940年11月,桂林良丰广西大学本部新建图书馆落成,命名为“君武图书馆”。当时广西大学图书在战时大学中,堪称上乘。由于学校有学术自由之传统,图书馆中各种学术着作兼收并蓄,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之着作颇丰,《新华日报》亦公开陈列,各种外文书刊亦不少。图书馆因学校学习风气浓厚经常满座。1944年日军侵桂,随学校迁广西融县转贵州榕江,图书馆设于四川会馆左廊楼上。1945年8月11日-14日,连续的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图书来不及搬出,被洪水浸吞,损失空前。据《国立广西大学图书馆复员以来工作简报》(1947年7月31日印发)报道:“本馆战前原有中日西文图书约10万册,……自卅三年(注:1944年)秋湘桂沦陷,或就地疏散乡间,或随校辗转搬迁焚于敌火,毁于洪水损失殆尽。复员以来,经一年努力,截至本年(注:1947年)七月底止,现仅有中日西文图书37.344万册”。1945年9月至1946年春季,广西大学陆续从贵州榕江迁回广西。抗战胜利,经历战乱之苦的广西大学复校,但已经物是人非:“图书、仪器、机械在马君武时代颇称饶富,为西南之冠。今损失甚巨,复员后补充不多,中西文书籍现仅有41908册,中英文杂志516种,仪器、机械更微乎其微”。在困难面前,广西大学校方决定重建图书馆:“经本校卅五年(注:1946年)十一月卅日第卅二次行政会议决议,拨款51924665元筹建新馆。全馆面积11656平方英尺(1083平方米),为二层楼房”。同时,进一步充实图书馆藏书:“已购入图书在编目中者约200余册,在邮寄途中者约值国币2000万元”。1947年3月,陈剑修校长出席国民大会,自宁返桂路经上海,洽谈了一批图书、设备;1947年10-11月间,图书馆又购入新书近五万册。1948年桂林市校本部(将军桥附近)新建图书馆落成,同年,桂林良丰校分部图书分馆改名为“君武图书馆”。1953年,广西大学被撤销。全部图书被分配到其他院校。图表为广西大学图书随院系合并分流情况。1958年,广西大学在南宁市重建,1958-1959年底,图书馆共购置图书11万多册,期刊2万多册。1987年冬,广西大学图书馆新馆(现第四教学楼)落成,建筑面积达13470平方米,设有缩微阅读、视听阅读、计算机终端等特殊功能用房,设有展览厅可陈列校史和新书展,有空调型的报告厅。1997年3月,原广西大学与原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新广西大学图书馆由西校园、东校园和林学院三个馆舍组成,总面积为22027平方米。2003年,学校在东校园新建的图书馆(即图书馆北楼)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3.23万平方米。为适应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和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需要,学校于2013年启动图书馆南楼建设,建筑面积约3.07万平方米,2018年11月投入使用。行健分馆于2022年并入广西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58万平方米。目前,图书馆建筑面积总计约7.8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5070个。图书馆南楼增设了多媒体会议影视空间、小组学习研讨间、休闲开放阅读区等空间服务,配备投影等设备,给师生提供灵感碰撞与交流的空间;增设西大学人文库、多媒体视听中心、新技术体验区、文化展览区等,图书馆集借阅、展示、视听、体验、报告、研讨、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培育支撑学校教学科研的沃土。截至2024年12月,图书馆馆藏总量544万册,电子图书376万册,学位论文1061万篇,音视频32万小时,全文电子期刊5.77万种,大型数据库206个。拥有Elsevier、WOS、SciFinder、IEL、Wiley、Springer、EBSCO、Nature、Science、SAGE、CNKI、万方、超星等国内外着名的学术性数据库,形成了涵盖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艺、医等十三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多层次、多载体、特色明显并能有效支撑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馆藏文献体系。广西大学图书馆从建筑、设施,到服务功能、管理模式,都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体现了全新的理念:大开间,全开架,密集书架与普通书架每层交错,藏、借、阅、检、管一体化,每天从7:00连续开馆至22:30,每周开放达108.5小时。除提供常规的书刊借阅服务外,广西大学图书馆还可提供网络24×7馆藏书目信息查询,新书通报,光盘与网络数据库检索,多媒体资源浏览,参考咨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读者培训等形式多样的电子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查新、代查代检、定题服务、学科服务以及专利文献检索与分析等深层次信息服务。图书馆建立了万兆接入校园网,楼层互联为千兆,百兆到桌面的高速局域网,馆内共设1248个网络结点,业务工作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馆内设有450台计算机(或终端)与校园网、教科网和互联网联接,实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院系资料室业务管理系统的无缝连结,同时为馆内读者提供WIFI使用服务,形成了便利的分布式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还投入使用自助借还图书机、自助选座系统、自助打印复印等自助设备。通过移动图书馆、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加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推送以及资源宣传,提供在线阅读、全文检索、离线借阅、移动阅读、下载等数字内容和知识服务。广西大学图书馆积极参与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活动,与国内主要图书馆、信息中心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是CALIS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参建单位之一,CALIS联机编目合作中心的C级编目成员馆,CADAL项目二级服务中心,现为广西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广西高教学会图书馆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所在地和CALIS广西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牵头建设馆。2012年广西大学图书馆获批教育部部级科技工作查新站;2015年广西大学图书馆荣获“广西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8年广西大学图书馆荣获“CALIS项目建设二十周年突出贡献奖”;2019年3月,我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获批成为全国23家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之一。广西大学图书馆秉持“读者为本,质量至上,主动作为,满意为要”的服务理念,以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为主线,推进图书馆的功能变革和服务转型,加快图书馆自动化智能化进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服务和知识服务,努力建设支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水平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文献保障与共享中心、学科服务与情报中心、学习与创新体验中心、文化传扬重要场所和阵地。...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网站(http://tsg.sjzu.edu.cn/),由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沈阳建筑大学新馆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建筑格局为通透式、大开间,采取总借总还式。图书馆全方位、全天候向读者开放,周开放时间100余小时。读者持校园一卡通入馆,并可背包自由进出。新馆坚持“读者至上,教师优先”原则,“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充分展现在新馆的服务方式、环境设计、资源建设和信息提供能力等方面。新馆总计七层:地下一层、地上六层,采取借阅藏一体的管理模式,各阅览区面积为200M2~1024M2,全楼读者座位近2000席。图书馆馆藏图书百万余册,藏书以土木、建筑类专业为主,覆盖机械、环境、信息、艺术等专业。在提供纸质书刊的同时,图书馆购买了10个中外文网络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CCPD》、《EI》、《PQDD》、《Springer》、《ASCE》、《Ebsco》、超星电子图书、书生之家电子图书等。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邮编:110168...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网站(http://lib.lnpu.edu.cn/),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1950年始建于大连市,馆舍面积只有100M2,藏书1000余册,1953年随校迁移抚顺市。1981年开始筹划兴建独立馆舍,1985年3月投入使用,面积7000M2。2003年初开始建设现代化的新图书馆大楼,2005年底竣工,2006年2月27日正式开馆。新馆大楼总建筑面积为32900M2,宏伟壮观,风格新颖,特色突出,是学校新区的标志性建筑;在内部装修设计、家具设备选型、空间摆放布局等方面,综合各高校馆的有益经验,结合我校我馆具体情况,科学地设计并实施了“七原则理念”:“实用、耐用、方便、美观、庄重、特色、前瞻”,既保证了现代化模式,又体现了我校图书馆的特色和现实精神。...

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
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网站(http://library.djtu.edu.cn/),由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是为了适应新时期读者的信息需求而于2000年开始筹建,于2002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馆舍总建筑面积近2.27万平方米,内设阅览区、自习区、办公区和会议区,是学校信息和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典雅的建筑、幽静的环境、丰富的馆藏、良好的服务,已经成为交大的莘莘学子最向往和留恋的地方。近年来,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平日假期,每日清晨,图书馆门前那等候开馆的长长队伍,已成为交大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书香四溢、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学生们手不释卷、捧书研读的场景,是交大浓郁学习风气的有力见证。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地址:辽宁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邮编:116028)电话:0411-8410632184106421...

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
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网站(http://lib.syuct.edu.cn/),由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2年。2005年9月5日正式启用新馆。五十多年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积极努力地建设,不断改善办馆条件,强化工作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业务管理规范化、文献工作标准化、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已形成了适合于本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的独具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目前,图书馆正迅速走向数字化,服务规模已进入国家大型图书馆行列,真正成为了学校的图书情报信息中心。...

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
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网站(http://lib.ustl.edu.cn/),由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48年,历经近60年,不断发展壮大。图书馆座落于千山北麓,毗邻鞍山市高新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是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图书馆,历经数十载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理、工、文、经、管、法、艺术等学科的多类型、多语种、多载体的文献馆藏体系。图书馆大楼首层设有密集书库,网络中心。二层东侧为办公室区及样本图书、外文图书借阅室,西侧为读者自修区,为读者提供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中间设有能容纳二百人左右的多功能厅及小型会议室。三层主要为中文图书借阅区。四层主要为中、外文期刊阅览区。目前我馆的图书借阅实行了开架借阅及自助借阅方式,读者可以在库里随意查阅任何一本书籍,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五层主要为检索咨询、特种文献及电子阅览室。大楼整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可提供参考咨询、阅览、外借、情报检索、馆际互借、文献打印、复制、装订等多种类型、多层次的服务。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地址:辽宁省鞍山市高新区千山中路185号邮编114051...

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
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网站(http://lib.dlpu.edu.cn/),由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10月,前身是沈阳轻工业学校图书馆。1970年底迁至大连市,名为大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2007年5月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图书馆的规模不断扩大,图书经费逐年增加,办馆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图书馆在学校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并受到重视。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办馆宗旨,开拓创新,使各项工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邮编:116034电话:0411-86323591邮箱:lib@dlpu.edu.cn...

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
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网站(http://tsg.lnut.edu.cn/),由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现馆舍面积为39000平方米,工作人员56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37人。馆内设有:文献建设部、流通部、图书阅览部、期刊阅览部、参考咨询部和办公室。现有馆藏文献资料120万余件(册)。其中,纸质图书文献88余万册、报刊3.5万余册、电子图书50万册、电子期刊28389种、电子报纸余400种、其它类型文献47558余件。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士英街169号邮编:121001...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网站(http://lib.sau.edu.cn/),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图书馆,建立于1952年8月,建立伊始,设在兵工局护士学校图书馆旧址,当时在设备、藏书和管理等方面与其它中专学校相比是比较好的。“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72年9月复校沈阳航空工业学校,1978年5月改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为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学院加强了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改为处级建制,工作人员增至45人,机构由一个综合组发展到采编、期刊、典藏、阅览和情报咨询五大组。1993年,学院人事改革,进行减员增效,图书馆人员变为26人。同年图书馆面积达到3350平方米,图书购置经费超过了10万元,并开始逐年增长。1995年,图书馆首先在采编部实现计算机编目、建库。1998年,为接受教育部本科院校教学评价,学院自筹资金建设的新图书馆竣工,建筑面积9004平方米,图书馆有了自己的功能较完善的独立馆舍。同时学院也加大了文献资源和设备的投入,使图书馆顺利地通过了教育部的评价。1999年,图书馆自主研发集成管理系统,2001年投入使用,图书馆初步实现了采编、流通和公共查询的自动化管理,并通过了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回溯建库的评估。学院继续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总经费达到128万元。2004年,学院加大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投入资金达240万元,购置了数字化资源和设备。2005年,图书馆更换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书刊从采到借的全流程的自动化管理,采用了标准的CNMARC数据平台,实现了统采、统编、互检、互查等网络化管理模式。组建了电子阅览室,实现了数字资源的利用。学校为提高教学水平,再次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图书馆总经费达到350万元。2006年,图书馆开发了图书馆网站,进一步开放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广大读者提供网络服务。2007年,新校区图书馆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24000平方米。新馆的建设使图书馆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拥有图书近百万册,电子图书20余万册,数据库14个,网络服务器12台,存储空间14.6TB,电子阅览及公共查询终端300余台,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为全院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顺利地通过了教育部对学校的教学水平评估。2010年3月,学校成功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由航空工业部转归辽宁省人们政府管理,进一步加大了对图书馆投入的力度,经费达到历史最高的400万元。北陵校区图书馆全部搬迁至道义校区新馆,原教工阅览室12.7万册图书移交北方科技学院。由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和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首届“校园读书周”活动正式开启。2011年,沈航航空航天特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350万元。2012年,图书馆获得学校图书改造专项资金,改造图书50余万册,为实现“大流通”服务模式奠定基础。2013年,图书馆完成沈航航空航天特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和门户网站的建设任务。2014年,学校将图书馆楼六、七层约8000平方米交予图书馆使用,经过基建处、后勤、网络中心、保卫处、图书馆等部门的多次协调,图书馆实施了空间改造工程。2016年,经过改造,图书馆实现了“大流通”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对资源、空间和服务进行开放,为读者创建了集藏、借、阅、检、询为一体开放、自由、便捷的高水平服务环境,周延长开馆时间达15小时,节省了人力资源。校长杨凤田院士为图书馆改造投入使用进行揭幕,常务副校长陈保东宣布图书馆正式启动“大流通”服务模式。图书馆在新的服务模式下进行了业务重组,开发了数字资源开发平台、阅读推广与读者活动平台、学习支持平台新的业务工作。图书馆联合校宣传部、校团委、校工会、校科协等部门,举办了首届贯穿全年的“校园读书节”活动。2017年,图书馆实施了亮点工程计划,激发馆员开拓创新。自主研发图书定位系统;创建英文网站;开展“阅读护照”等原创阅读推广活动;进行“零借阅”图书推送;创建空中讲堂——“微电台”;开发微信平台服务新功能;筹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蒲新教师公寓阅览室”和“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蒲新教师公寓分馆”等。2018年,图书馆与党委组织部联合开发建设了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召开了以“立德树人信念铸魂守正创新躬行实践”为主题的辽宁省高校图书馆首届党建经验交流会。完成了旷明视听空间改造工程,为读者提供了多元信息、多元载体、多元服务、开放便利的共享空间。2019年,为促进学风建设,提高考研率,图书馆新增了1000个阅览座位,建设了24小时考研教室,创建了三个考研专区。2020年,完成学校巡察整改工作,制定70条整改措施,并逐一安排落实。疫情期间,推出丰富多彩的云端阅读活动,参与活动学生40000余人次,荣获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完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基地建设,以图、文、声、像和互动体验的形式全面、立体的向中外学生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馆始终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紧跟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抓住机遇,迎头赶上。截至2020年底馆藏纸质文献达130余万册(不含院系),电子图书近7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50余个,形成了以航空为特色、工学为主,兼有理、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语种、多载体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助力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不断向前。图书馆发展历史1952年,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图书馆1953年,东北第一工业学校图书馆1955年,沈阳第一工业学校图书馆1956年,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图书馆1958年,沈阳航空学院图书馆1959年,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图书馆1960年,沈阳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图书馆1962年,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图书馆1969年,国营251厂图书馆1972年,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图书馆1978年,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图书馆2020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37号邮编:1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