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
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网站(http://lib.hbpu.edu.cn/),由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91年,其历史源于1975年建立的黄石工业学校图书室。1995年黄石高专图书馆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落成于2005年10月的图书馆新馆,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智能化楼宇设计,内部中央空调、消防、安防监控系统一应俱全,现代化装饰设计营造出舒适的阅读氛围。...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图书馆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图书馆网站(http://lib.whsw.cn/),由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96年7月,现馆于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馆舍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达150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88万余册,纸质报刊1457种,电子图书62万册,电子期刊13578种,馆藏文献涵盖了22个学科门类,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园林等重点学科馆藏特色突出。...

武汉工商学院图书馆
这是武汉工商学院图书馆网站,武汉工商学院图书馆登陆入口,武汉工商学院图书馆官网访问入口,还有武汉工商学院图书馆地址电话以及图书馆开放时间和图书证办理指南。武汉工商学院图书馆始建于2002年10月。黄家湖校区新图书馆大楼于2007年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楼高八层,融智能化、网络化、功能化、人性化设计与最新建筑理念于一体,现代典雅,气势恢宏。向外可远眺波光粼粼的黄家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向内可俯瞰绿树葱茏的天井花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图书馆采用国际先进的藏、借、阅、查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管理服务模式,营造出“人在书中、书傍人旁”的浓郁知识氛围。丰富优质的文献资源,和谐舒适的阅读环境,温馨高效的管理服务,使图书馆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研究的理想场所。2016、2017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的“全民阅读优秀组织”称号,2018年起评为“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图书馆现有馆舍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设有12个服务窗口,2893个自习座位,周开放时间112小时。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宗旨,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创新,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以读者满意为目标,以制度立馆,以人才强馆,创新体制,优化机制,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积极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和教育职能,将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向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图书馆根据学校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建设需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计划、有重点的推进馆藏建设,已形成与学校办学规模、专业发展相适应的馆藏体系。截止2023年底,储存各类纸质文献共175.8万册,电子书108.4万册,涵盖经济、管理、法学、工学、文学和艺术等六大门类学科及相关领域。购买数据库24个:有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库》、《读秀》、《百链云图书馆》、《起点考试网》、《起点考研网》、《51CT0学院》、《百度教育云平台》及《中国数字图书馆》、《汇雅电子图书》、《中容电子书》、《超星电子书》、《畅想之星电子书》、《中文在线电子书》、《圣才电子书》、《田田阅读》、《云图有声数字图书馆》、《盈科千信外文电子期刊》等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此外,图书馆是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成员馆,可以共享使用100余万种相关电子图书及1万种期刊数据。图书馆以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本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以及学生的学习和继续深造提供了文献信息保障。图书馆引进成蹊图书馆管理系统,覆盖各项主要业务工作,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此外,图书借阅采用开架借阅、“统借统还”的快捷、便利、自由的服务模式。共设置有流通书库5个、阅览室3个、特色书屋2个,数码共享空间1个、考研自习室2个、密集书库1个、总服务台1个。有自助借还机3台、歌德电子图书借阅机1台、自助查询机10台、瀑布屏电子书借阅机2台、电子书阅读本借阅机1台、自助式图书杀菌机2台、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智能存包柜等数字化智能设备。图书馆的网络系统提供24小时网上资源不间断服务,为师生提供包括书目查询、电子资源全文检索、网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多元化的高质量信息服务。图书馆坚持以“读者满意”为最高标准,在多元化、个性化、主动性、全方位服务上努力创新,除了文献借阅之外,还可为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文献检索、定题服务、代查代检等多种深层次信息服务。同时,通过图书馆微信平台向读者推送相关信息,提供代借转借等自助服务。读者可以在微信平台上查询借阅信息、荐购图书,学生读者可以进行在线阅读学分测试。通过“移动图书馆”,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文献资源;推出文献预约与荐购服务、更新阅读排行榜,举办“读者之星”评比、搜书比赛、主题征文等各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意义深远的读者活动,充分发掘和利用馆藏各类资源,激发读者的学习与阅读兴趣,也大大增强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图书馆组织志愿者团队,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参与图书馆管理、进行志愿服务、组织读书活动,锻炼了志愿者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以及不怕吃苦、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搭建了图书馆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通过开展新生入馆教育课、信息素质教育课、阅读学分制充分履行教育职能。其中,图书馆推出的“阅读学分制”,提高了本校大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能力,提升了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进而推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此外,图书馆与校发展规划办联合主办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内刊、独立编印的《民办高校简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图书馆设有五部一室,即借阅服务部、信息服务部、阅读推广部、文献资源部、网络技术部和办公室。馆领导十分重视队伍建设,不断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最大限度的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书馆馆长连续数届当选为湖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及省图书馆学会理事,提升了我馆在全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受到了学院及业界的认可与好评。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宗旨,遵循“以服务立馆、文化治馆、特色亮馆、创新兴馆、人才强馆”的办馆思路,始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服务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为手段,以服务满意为标准,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打造特色为动力,全面履行教育与信息服务职能,不断提升办馆水平与效益。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为建设国内同类院校中“一流的环境、一流的队伍、一流的馆藏、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的与学校办学类型、办学水平相适应的国内一流的数字化、开放式、智慧型高校图书馆而努力奋斗!...

汉口学院图书馆
汉口学院图书馆网站(http://lib.hkxy.edu.cn/),由汉口学院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地址:武汉市江夏区文化大道299号邮政编码:430212...

中山大学图书馆
中山大学图书馆网站,由中山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中山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信息资源与服务中心。近年来紧密围绕中山大学教学与科研需要,持续进行信息资源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拓展、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提供多层次、高水平的信息资源服务。中山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山大学图书馆已逐步建立起文、理、医学科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截止到2013年12月,中山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总量达632.43万册(件),其中,古籍图书近44.74万册;中文纸本期刊64.00万册;外文纸本期刊35.72万册;中文电子期刊40325种;外文电子期刊43131种;中文电子图书122.43万册;外文电子图书46.06万册;光盘及网络数据库300多种;多媒体光盘资源5.99万片。...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网站,由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追昔抚今继往开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源溯老中山大学图书总馆,奠基于1936年11月,由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负责筹建。1952年华南工学院图书馆随学校的建立而诞生。其后,图书馆的馆名以及馆藏结构随学校变更多次变化,直至1988年1月,学校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遂为现名。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由五山校区图书馆、大学城校区图书馆和广州国际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达到10.4万平方米。五山校区图书馆位于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正门东侧,由新老图书馆巧妙衔接而成,质朴大方,典雅庄重;大学城校区图书馆位于美丽的广州大学城东南面,面迎珠江,气势雄伟,外形宛如张开的双臂,寓意拥抱知识与智慧,是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广州国际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园生活区与教学区空间转换的枢纽,外型宛如一顶“博士帽”,寓意“知识之冠”,体现了建筑美感和功能的完美统一。知识圣殿开拓创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形成了卷帙浩瀚、学科齐全、珍品荟萃的馆藏体系。到2022年底为止,图书馆馆藏总量约910万册/件,其中,纸质文献约379万册,电子文献约531万册/件。图书馆已经初步建设成为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业务工作全部实现自动化管理,除传统服务外,目前我馆现有各式数据库159个。读者可通过网络,全天侯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目前,全馆均被无线网络覆盖,馆内实现无线上网,同时初步建成手机图书馆,运用移动WAP平台,实现图书馆服务平台进一步的拓展。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办馆宗旨。馆内环境优美,各室功能完备,除为读者提供传统的外借、阅览服务外,还可提供资源查询、科技查新、信息与课题咨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用户培训、多媒体视听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其中,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查新工作站是教育部理工类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队伍实力雄厚,能为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科技查新及项目咨询服务,此外馆内还可为读者提供文献复印、打印等服务。本馆拥有一大批各种专业背景的博硕士研究生、双学位、本专科毕业的业务、技术人员,这123位馆员组成一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高素质团队,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89.43%,具有高级、中级职称人员占80.48%。图书馆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在读者服务、岗位考核、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后勤等方面均有章可循,并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之上实施人性化管理。...

暨南大学图书馆
暨南大学图书馆网站,由暨南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邮编:510632暨南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18年,现由校本部(石牌校区)、番禺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华文学院5个馆组成,馆舍总面积8万余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近1万个。图书馆文献资源内容丰富,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截至2023年9月,全校有各类印刷型文献490万余册(其中图书425万册),其中校本部和番禺校区有约388万册,现有中外文数据库184个,中外文电子书265万种,电子期刊5万种。校本部图书馆与各校区图书馆统筹规划,各有侧重,形成了共建、共知、共享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2018年,智慧图书馆正式上线,构建起以智慧门户和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图书馆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设置“自习空间”与“智慧空间”,通过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构建灵活开放的服务格局,突出信息化、智能化特点。馆内除了设置“自习空间”与“智慧空间”外,还设置教师专区、博士论文撰写区、独立研修室、学术讨论室等专门区域,配置了自助还书机、自助借还书机、自助复印机、自助杀菌机、电子存包柜、朗读亭等设备设施。图书馆以“书香暨南,悦享人生”为理念,以“提高服务水平,增强馆域氛围;拓展数字资源,凸显馆藏特色;厚植科研实力,推进文化传承”为核心任务,不断擦亮“华侨华人文献、古籍特藏、信息咨询与学科服务”三张名片,完善与教学、科研发展相适应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深化服务层次,提升服务内涵。图书馆致力于打造校园文化新地标,积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共同体,通过“暨南书悦会”品牌,举办暨南书香节(4月)、毕业季(6月)、新生季(9月)与华侨华人文化周(11月)等四季书香活动,主办《暨南书悦会》阅读刊物,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并将活动辐射到暨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幼儿园。图书馆运营有微信公众号,2022年成立新媒体工作小组。为彰显侨校特色,1995年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复,暨南大学与香港大学联合成立“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的文献保障机构,同时挂牌“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文献中心”。2010年冠名为“彭磷基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2016年成立“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以下简称“世华馆”)。世华馆位于本部图书馆六楼西侧,面积约1700平方米,依托我校特色学科,设置华侨华人、华文文学、华文教育、华文媒体、华商经济“五华”文献专区。目前馆藏各类文献及实物近5万册/件,是海内外同类文献收藏最为集中的机构之一。其中,华侨华人民间文献、侨刊乡讯尤具特色。收藏契约、护照、侨批、族谱、口供纸、证件、证书、票据、家书等各类晚清民国时期较有特色的华侨华人民间文献2000余件,涉及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族谱文献3000余册;收藏全国各地侨刊乡讯300余种、1万余册。运营有微信公众号,开发有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编印发行《侨情简报》月刊、《侨情综览》年度工具书,并受统战部九局委托,参与《侨务工作研究》部分栏目的组稿编辑工作。与暨南大学海外校友会及北美华人图书馆员协会等单位签约,授牌成立19家“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海外文献收集联络点”。2017年开始每年举办“华侨华人文化周”活动,打造“华侨文化宣传与侨生培养基地”,助力学校港澳台侨学生培养。目前,“世华馆”已成为集文献收藏、成果出版、教研支持、文化宣传及侨务咨询于一体的学校对外交流的独特窗口。2020年“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览馆”正式开馆。展览馆占地400余平方米,以“侨连四海,华章远扬”为主旨,围绕“五华”主题,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多层面、多维度勾勒华侨华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融通中外,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宏阔历程。展览馆的建成,将进一步“激活”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成为百年侨校暨南大学向外展示华侨历史文化的又一窗口。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新命名23个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九批)。暨南大学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以下简称“世华馆”)/益海嘉里文化展览馆榜上有名,是省内首家获命名的高校图书馆,也是我校首次获此殊荣。2022年世华馆又入选“广东网上红色展馆”。2009年获批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1年获评“广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馆藏线装书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明清善本约9000册,章太炎藏书近300部,约4000册(有眉批、题跋或题签的200多部)。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凡161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9部,《广东省珍贵古籍名录》163部。收藏《中华再造善本》《广州大典》等影印古籍8万多册。整理出版著作有《暨南大学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图录》《中国古籍珍本丛刊·暨南大学图书馆卷》(共38册)《暨南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金瓶梅版本知见录:图文版》《章太炎全集·眉批集》《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等。2018年成立“广东报业图书馆”及“暨南大学汉语方言学文献资料中心”,报业图书馆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图书馆三家单位共建,现收藏与广东报业相关的图书11万余册、装订报刊2.5万册及若干文稿、信函、工具设备等,其中包括1949年10月23日《南方日报》创刊号等重要报刊。方言学文献资料中心是在著名汉语方言学家詹伯慧教授捐赠的图书基础上建成,现有馆藏包括詹伯慧赠书、郑定欧赠书、方言学书刊共1万余册,手稿书信书法等非书资料近3千份。2021年成立《金瓶梅》文献资料中心,入藏文献1000余册,包含梅节先生捐赠的珍贵手稿7种(2262页)及120册图书。图书馆建有暨南文库,入藏本校教师及学仁学术成果,现藏文献及教学实物8300余册/件。2010年获批成为教育部的综合类“科技查新工作站”(Z15),是目前广东省高校仅有的两所综合类查新工作站之一。近年来,围绕高水平和“双一流”大学建设,依托信息咨询部,开展了以职能部门和院系需求为目标,以决策支持服务和特色学科服务为中心的学科情报分析、定题及专利服务,已将服务对象延伸到校外,与广东药科大学、惠州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嘉应学院等高校的图书馆及广州市天河区图书馆开展查新合作,服务地方科技。2018年成立“暨南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2021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共同遴选确认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现为中心联盟成员馆;2022年获批“广州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今后,图书馆将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为学校在知识产权管理、专利申请与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智慧与服务,并积极拓展服务范围,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百年暨南,人文荟萃。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优秀的人文底蕴,成为莘莘学子博览群书、获取知识、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孕育人才的第二课堂。2018年10月24日,百年馆庆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暨南大学,在图书馆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察看馆藏特色文献和实物。这既是图书馆人的荣幸,也是全体暨南人的荣光,更是图书馆界和教育界共同的荣耀!全体图书馆人将始终以忠诚的事业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积极营造书香四溢、宁静致远、和谐向上的馆域氛围,为我校高水平和“双一流”大学建设而努力奋斗!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图书馆人应有的贡献!...

汕头大学图书馆
汕头大学图书馆网站,由汕头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汕头大学图书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开放型的省属公立高等学校图书馆,建馆以来,一直把文献资源建设作为我馆工作的重点之一,多渠道、多途径采访适合本校教学、科研的各种载体文献资料。从开始的单一纸质文献,逐步发展到以纸质文献为主、非书资料、数字资源为辅,过渡到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并重的文献保障体系。至2023年底,各类文献累积总量150余万册/件。拥有CNKI中国知网、WebofScience、ElsevierSDOL、Springer等国内外数据库37个,另有自建数据库13个,为教学科研提供全面快捷的文献资料服务。图书馆十分重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1988年起采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2006年将UHFRFID技术引入图书馆图书流通、顺架及盘点工作。2011年起,全馆图书实现RFID自助借还。图书馆全面普及无线网络,并实现一卡通在图书馆门禁、自助借还书、自助打印复印扫描、研讨室等方面的应用。2017年新版图书馆系统“飞阅云图书馆(LCS)”正式上线运行,同时,开通图书馆公众微信号服务平台。近年来,图书馆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与学术活动,2007年9月,邀请了FULBRIGHT资深专家到馆进行交流咨询,这是我国首次邀请到的图书馆学科的FULBRIGHT资深专家;2008年4月,与香港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第六届图书馆领导研修班”;2008年9月主办“图书馆RFID应用及标准化”国际研讨会;2010年4月,协助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举办“图书馆应用无线射频技术:数据模型”会议;2011年6月,与浙江省馆联合主办的“2011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报告会”;2013年入选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最美高校图书馆”节目,等等。通过参加交流、学术活动和电视节目,开拓了馆员视野,提升了专业服务水平,汕大图书馆的知名度明显提高。图书馆始终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建馆伊始,就在传统服务方面大胆创新,实行全开架大流通借阅服务模式,开国内高校图书馆全面开架借阅服务之先河。自2009年起,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科馆员制度”,根据本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特色,图书馆与各学院建立对口联系,为教学、科研提供一整套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文献信息服务。学科服务以学科馆员机制为核心,基于馆藏数字化及纸质文献资源,依托国内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平台,面向本校所有学院、研究所、研究室、课题组和个人,为教学质量的提升、科研的自主创新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图书馆十分重视潮汕地方文献与海外潮籍华侨华人相关资源的收藏、开发和服务,积极推进潮汕文献共建共享数字化建设,致力于潮汕区域地方文献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朝着建设成为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潮汕文献咨询中心的方向努力。目前,潮汕特藏资源有图书25,634册,潮汕地方报刊292种,侨批原件38621件,民间契约7213件,潮剧音像资料3801张(胶木老唱片599张)电子资源4T,潮州歌册248余部,12129余册。2003年建立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总访问量已超过2200万次。自主建设了“侨批全文数据库”、“潮学电子图书全文库”、“潮学论文全文数据库”、“潮汕报纸网上全文资源库”等13个数据库。2004年4月“潮汕文献数据库”获得CALIS“十五”专题特色库项目;2009年“潮汕地方文献资源网的共建与共享研究”课题获得广东省中心图书馆立项;2010年“侨批图书资源数字化”建设项目、“侨批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研究课题”获得CADAL二期工程立项,并按时完成建设任务,顺利结项;2012年“汕头埠老街市多媒体数据库”建设项目获得文化部立项,并按时完成建设任务,顺利结项;2019年“潮州歌册数据库建设”建设项目获得汕头大学潮汕社会文化研究课题立项,现已在特藏网上试运行。图书馆于2009年6月落成启用,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设计概念取意自中国的线装书,外部观感造型体现了中国线装书书盒的雅致结构,内涵空间中则渗露出中国传统书院园林空间的精神理念。整体设计成品是“中国古代知识盒子的现代演绎”。新馆设计饱和藏书量56万册,阅览座位2118个,有27个可供4-10人共同学习讨论的研讨室。是一座集文献收集与传播、学习阅览、交流沟通、科学研究、特色文献(特别是潮汕地方文献)收藏、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以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大学图书馆。...

深圳大学图书馆
深圳大学图书馆网站,由深圳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深圳大学图书馆位于校园教学区中心,分南、北两馆。北馆建于1983年9月,于1986年落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为23,441平方米;南馆建筑面积为25,000平方米,于2009年5月启用。多年来,本馆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为宗旨,并以积极的态度服务社会,致力于改革、开放,努力把本馆建设成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中心、学术活动中心、学生读者的第二课堂和开放型的学术性图书馆。多年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有一支专业素质高且馆风优良的员工队伍,有一个拥有自主产权并拥有150多家用户的自动化系统。本馆曾获全国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工作评估总分第一名及电脑应用单项第一、广东省高教先进集体和深圳市先进单位等多次奖励。现为全国高校图书馆学会委员馆成员。...

五邑大学图书馆
五邑大学图书馆网站,由五邑大学图书馆主办,提供数目查询,图书数据库查询,开馆时间,借阅证办理等服务。五邑大学图书馆地址:中国广东江门迎宾大道中99号邮编:529020电话:0750-3296612五邑大学图书馆是江门五邑地区最大的图书文献和信息情报中心。它始建于1985年,总建筑面积为24438平方米。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137.6万多册,其中中文图书126.6万多册,期刊合订本6.2万多册,外文图书4.8万多册;中西文纸质期刊总量3900多种,年订阅中外文期刊、报纸1300多种;并拥有电子图书121.5万册。在网络资源方面,购买了29个中外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国研网,北大法宝、EBSCO、SPRINGER等),拥有自建数据库3个(英语语音学习数据库、华人华侨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五邑华侨文献资源库作为我馆的特色馆藏,正在不断地积累和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