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雷锋网
中国雷锋网由湖南雷锋纪念馆主办,是以“雷锋精神”为核心和主题的全国公益性独立官方网站。中国雷锋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依托阵地,着重突出“道德殿堂、精神家园、教育基地”三大主题,旨在打造一站式“雷锋”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甘肃省社科联成立于1985年4月,机关为正厅级建制,内设机构有办公室、学会管理部(加挂“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学术部(加挂《社科纵横》编辑部)以及机关党委。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依据省委批准的“三定”方案、省政府授权文件和省社科联《章程》,省社科联的主要职能是:领导和协调省级社会科学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工作,指导市、县社科联工作,承担全省社科类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主管职责;组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调开展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宣传普及、咨询服务和学术交流;组织实施省委、省政府主办的全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组织鉴定和评估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成果,推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编辑出版《社科纵横》杂志。...

梅州党史
梅州党史网由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开设有工作动态、组织机构、党史研究、党史人物、史迹寻踪、党史知识等栏目。...

中山党史
中山党史网由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开设有成果展示、革命遗址/红色旅游、党史之窗、专题、城史万花筒、>中山记忆、中山党史书影音专区等栏目。...

中共湛江党史网
中共湛江党史网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开设有要闻动态、机构概况、党史研究、学习教育、红色记忆、书刊影像等栏目。中共湛江市委党史研究室,是湛江市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专门机构,是市委直属事业单位,为正处级。主要职能:1、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在湛江的实践。跟踪研究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程以及在湛江的具体体现。跟踪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湛江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2、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湛江的历史。总结党在湛江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为新时代湛江党建和市委决策服务,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服务。3、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在湛江的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代表人物在湛江的活动。4、征集、整理和研究湛江重要党史文献资料。收集湛江领导同志文稿档案。收集、整理重要口述党史资料、重要人物回忆录。撰写湛江党史专著,编辑出版党史书刊。5、审核涉及湛江领导同志、湛江党史的重要文稿、档案、书稿、照片,参与审核涉及湛江党史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展览、新建纪念场馆的立项和内容等。6、开展党史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党史纪念活动。7、协助开展革命遗址普查、保护和利用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相关纪念场馆和设施建设项目、展览和陈列内容、出版物、影视作品等提出审查意见。协助做好我市地方党史和文献资料有关场馆的建设事宜。8、协助、指导全市党史部门开展工作交流和学术研究;组织全市党史部门的干部培训。9、承担编制和实施湛江市党史和文献工作规划,指导县(市、区)党史和文献工作。10、完成市委和上级党史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旧址原为番禺学宫(孔庙),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这座宏伟的古建筑从南至北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和两侧的两廊、两庑、明伦堂等组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国民革命运动迅猛发展。为了配合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发展全国农民运动,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举办,周恩来、肖楚女、彭湃、恽代英等共产党员任教员。来自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革命斗争。学员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领导农民运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农讲所旧址这一古老建筑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毛泽东除担任所长,负责主持所务工作外,还亲自给学生讲授了《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政治态度作了科学的分析,他讲课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学员受益匪浅。毛泽东还主编了一套《农民问题丛刊》,一共出版了26种,为推动农民运动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毛泽东亲自为该丛刊撰写了序言《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对农民运动理论作出了积极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一革命旧址的修缮复原和宣传教育工作。1953年,建立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周恩来亲自为旧址题名。1961年,国务院公布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由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命名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农讲所旧址中,当年的所长办公室、教务部、军事训练部、课堂、学生宿舍等均按原貌布置,并辅有《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陈列》展览,实事求是地展示第一届至第六届农讲所的历史。同时,配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每年举办富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专题展览。自建馆以来,农讲所旧址已经接待观众2000多万人次,迎接了数以万计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国际友人。该馆修复了番禺学宫东路建筑的明伦堂和光霁堂,陈列有孔子塑像、广东贡院模型,复原了科举考试的号房等。还设有《孔子与儒学》、《中国科举文化》等展览。开笔礼仪式是学宫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俗称“破蒙”,表示少儿开始识字习礼,人生由此起步,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追求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客观世界真理的优良传统。经专家和我馆工作人员努力,该馆复原了一整套开笔礼仪,每年接纳各地少年儿童慕名而来参与开笔。...

南越王博物院
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是以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为依托的大型考古遗址类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分为王墓和王宫两个展区。王墓展区位于解放北路867号,前身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王宫展区位于北京路374号,前身为南越王宫博物馆。王墓展区以1983年发现的南越文王墓为核心,该墓是岭南地区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共出土一千多件(套)文物,其中“文帝行玺”金印、角形玉杯、丝缕玉衣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南越文王墓被誉为“岭南文化之光”。王宫展区以南越国宫署遗址为核心,遗址叠压了自秦汉至民国共13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其中由1995年发现的“石构水池”和1997年发现的“曲流石渠”组成的南越国御苑遗址,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秦汉宫苑实例,均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南越国宫署遗址也入选“十一五”至“十三五”的国家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被誉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南越文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集中展现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二者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以这两处遗址为重要史迹点的“南越国遗迹”和“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先后入选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南越王博物院合计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展示南越文王墓、南越宫苑、南汉王宫等考古遗址,设有“南越藏珍”“岭南两千年中心地”“秦汉南疆”及“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等常设展览,并不断举办各类临时特展。南越王博物院承载着岭南文化两千余年的历史底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是公众读懂广州,感受人文湾区的文化窗口。...

沈阳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是中国保存完好的两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博物院是在沈阳故宫基础上建立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926年,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鲜明的自身特色。2004年荣登《世界遗产名录》。...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成立于1953年,其前身可追溯至1928年湖北省立公共科学实验馆,1963年定名湖北省博物馆。1989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湖北省博物馆分出后成立独立机构。2002年,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署办公。2023年2月,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开独立运行,2023年8月,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整体并入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作为荆楚文化的渊薮殿堂、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2018年中印元首外交的“国家文化客厅”。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46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95件(套),共有“十大镇馆之宝”。此外,还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馆藏曾侯乙编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湖北省博物馆形成了“四馆三中心两基地”的布局,总建筑面积达12.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达3.8万平方米,位居全国博物馆前列,2023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430万人次。先后举办曾侯乙等数十个基本陈列,以及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品展等近200个特展,多次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等国家级奖项。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首个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乐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意大利博物馆联盟中方主席单位、湖北省博物馆协会、湖北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单位。...

石家庄党史网
石家庄党史网由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开设有组织机构、工作动态、专题研究、理论园地、党史课堂、红色资源、党史宣教、研究成果等栏目。市委党史研究室是石家庄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部门,也是市委主管党史工作的工作部门。于1982年恢复成立,是市委直属正县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一级预算单位。编制19人,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3名,助理调研员1名,科级领导职数6名。主要职能:(一)研究中共石家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做好存史与修史工作,为党的建设和市委决策提供历史借鉴,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服务。(二)征集、整理中共石家庄历史资料,收集整理重要口述历史资料、重要党史人物回忆录,搜集、整理和研究市内外有关中共石家庄历史的信息资料。撰写中共石家庄历史专著,编辑出版党史书刊,对中共石家庄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进行综合研究。(三)推动党史成果的转化,会同有关部门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党史、革命史的宣传教育;协助市直有关部门审核拟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涉及中共石家庄历史重大题材、重要人物的图书、文章;协助审查已批准立项的反映石家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理论文献电视作品;协助审查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涉及地方党史、革命史及革命英烈的展览、纪念馆陈列等。(四)协助市直有关部门审核石家庄重要党史事件、革命史事件、党史人物的纪念活动方案,并承办、协办相关活动;协助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对建立革命纪念设施的报告提出意见。(五)完成上级党史研究部门部署的工作任务;完成市委交办的党史方面及其他方面的工作任务,为市委解决有关党史方面的问题提供资料和意见。(六)向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党史工作机构传达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党史工作的指示,加强对县(市、区)级党史工作部门的业务指导;制定全市党史工作规则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全市党史资料征集和党史研究工作;组织全市党史工作经验交流;承担全市党史编研优秀成果的评选、奖励工作;负责全市党史系统业务干部培训工作;与市内外有关团体进行学术交流。(七)承担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展内容、纪念碑亭、碑文的审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