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自动化所成立于1978年8月,为山东省较早成立的自动化研究机构,山东省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自动化所现有科研创新团队7个,拥有山东省汽车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机器人与制造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汽车电子工程实验室、山东省汽车电子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机器人与制造自动化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为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还有若干与国际和社会其他创新机构共建的联合实验室等,是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挂靠单位和秘书长单位、山东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自动化所长期致力于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在机器人与智能控制、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智慧消防、超宽带与太赫兹探测成像等领域开展了应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山东省自动化学会
山东省自动化学会(ShandongAssociationofAutomation,SAA)成立于1985年。是山东省自动化信息控制技术和智能技术领域的权威代表性组织。学会由山东省科学院、原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发起,现有团体会员147家,内设16个专业委员会和12个工作委员会,涵盖了驻鲁高校高职、科研院所、自动化应用代表性企业、新兴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企业等,汇聚了包括院士、长江、杰青、泰山等科技精英和一线科技骨干。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的高端化、国际化。承办了包括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中国自动化大会、中日工程技术大会、山东省科协年会、中国科协年会分场等大型学术活动,及系列泰山科技论坛;牵头发起了山东省智能学科创新发展论坛,拥有连续举办14届的山东省自动化教学研讨会等平台。立足“学科交叉性强、应用支撑面广、智能引领度高”的学科优势,积极推动科技协同创新、新兴智能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技改提升。开展包括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科技创新题材发掘与协同组织、技改需求把脉与方案设计、团体标准与示范工程建设、新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建、创新联盟与专家工作站搭建、成果评价与奖励等服务。连续承担省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拥有举办22年的自动化会展、开展4年的“协同创新、赋能智造”全省企业行行动、山东省自动化领域的社会力量科学技术奖等平台。学会是5A级社会组织,是国标委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成员,是中国科协地方学会能力提升试点单位、省科协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综合示范学会和两轮创新争先学会...

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
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隶属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注册地在山东济宁高新区,设有济南研发中心、青岛研发中心和白俄罗斯研究中心。在济宁和济南拥有两个科研产业园区,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2018年成立齐鲁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国际化学院。2021年整合激光所、齐鲁工业大学光电学院、大学物理教学部、微电子专业成立光电科学与技术学部,初步形成了“一所三地+科教融合学院+科技型企业”科教产并重、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综合体。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以光电材料与器件、激光器与加工装备、光电检测与人工智能、光纤传感、先进数控及伺服驱动、智能制造技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是国内较早从事激光技术应用研究的单位之一,也是省内唯一专业从事光电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现拥有科技部光纤传感器及安全物联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发改委能源与环境光纤智能检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原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安全光纤检测技术科技研发平台、省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实验室、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院士工作站、省专家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产业联盟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9个;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俄罗斯、立陶宛等20多个国家建立了广泛技术交流与合作、互派人员开展项目研究和人才培养,建有10多个国际联合实验室。现有各类企事业职工近600人,建立了一支由二十余名诺奖专家、工程院院士、海外院士、国家高层次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省政府海外特聘专家等领衔的,博士、硕士200余人组成的高层次创新团队。建所以来,先后取得600多项科技成果和300余项国际、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近百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专利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0余项;近几年来,承担和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省重点研发计划(JMRH)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0余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到上千家企业。...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10月,是山东省成立最早的综合性能源研究机构,也是目前国内能源利用技术领域规模较大、功能较完备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之一。2018年8月30日,依托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成立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创新了科教融合模式下的所院一体化示范学院。2021年10月,为加快推进科教融合发展,依托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成立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部。学部现有职工100余人,其中具有山东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10余人,建立了以高端专家为领军人才,以博士、硕士和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学部立足服务山东能源科技与能源经济,着眼未来发展,致力于能源节约、可再生能源及环保技术的综合研究和技术服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节能技术、氢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储能电池材料、先进能效及低碳能源政策研究等。现拥有国家秸秆气化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山东省生物质气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能效与低碳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低碳能源高校特色实验室等重点科研教学平台。先后承担各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基金及省重大专项等课题200余项,荣获“全球能源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级等各级高等次科技奖励70余项。...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省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研究所秉承前沿、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服务山东经济、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致力于生物制造、生物检测基础与应用基础的研究,并向全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生物研究所设有分析生化、药物筛选、食品生物技术、工业微生物、微生物药物5个研究室和1个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要从事传感器及智能控制、药物毒性及活性筛选与评价、食品加工技术、工业微生物发酵工艺、海洋微生物药物方面的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研究。共建国家级平台1个,国家海参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威海);省部级平台7个,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生物检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生物制造技术研发平台、山东省人类疾病斑马鱼模型与药物筛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生物传感器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山东省海洋功能食品加工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珍品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研发平台。1个山东省院士工作站、3个济南市院士工作站及山东省科学院药物筛选技术重点实验室、中澳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参与组建2个山东省创新创业共同体。2021年10月,中共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委员会关于印发《机构改革方案》,整合生物研究所、生物工程学院,成立生物工程学部,简称生物学部。生物所现有在职职工71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23人,博士学位职工36名,硕士学位职工16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名,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名,山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省重点扶持区域急需紧缺人才3人。目前招收生物学、生物工程和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校研究生86人。建所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240余项,申报各类专利29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20余项,获得国家级新产品4项,国家新药证书2个,农业部登记新农药7项。获得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厅局级奖励60余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生物所办公楼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完善,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德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引进高端外国专家3名,多名外国专家荣获“国家友谊奖”“齐鲁友谊奖”。先后被省直机关工委、省委、省总工会授予“省级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模范职工之家”“职业道德建设标兵集体”“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前身始成立于1957年,原名山东葡萄试验站,隶属国家食品工业部制酒工业管理局。六十多年来,几经变迁,于1981年3月更名为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2013年5月更为现名,2014年12月划归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管理。山东省葡萄研究院是一所集葡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葡萄优良品种培育、葡萄生理与栽培、葡萄病虫害防控、葡萄酒果酒酿造加工、葡萄酒经济信息与文化、文献出版于一体的公益性全链科研机构。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外葡萄与葡萄酒》的主办单位,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会长单位。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机能,促进更广泛的人才交流,积极与国内外优势研究机构、产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研究院近年来新建、改建了科研场所,配备各类先进设备仪器总价值约15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宗设备仪器32套862万元,拥有科研实验场所1800平方米、试验示范基地100亩、加工中试车间1000平方米,建有“山东泰安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及专业测试站”、“山东省葡萄栽培与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收贮运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济南)”等科研创新平台。秉承“为葡萄产业科技进步服务”的宗旨,山东省葡萄研究院积极承担国家、省、市各级课题研究,先后培育出20多个葡萄新品种,多项科技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奖项。科研工作者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山东、河北、甘肃、宁夏、云南、新疆、四川等省区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指导葡萄酒企业基地建设和生产,为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山东省化工研究院
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是由中国科学院济南化学研究所和山东省石油化工研究所合并成立的,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化学化工技术研究与开发单位,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院内科研占地40多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在济宁市邹城化工园区建有占地200亩的山东省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和化工产业园。经过60多年的长足发展,现拥有山东省水相有机合成及高效清洁分离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精细化工科研中试基地、化学工业(全国)饲料添加剂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饲料添加剂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危险化学品)、山东省化工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山东省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等7个省级科研平台,建设了山东省化工环保监测总站、山东省基本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山东省化工信息中心、山东省职业危害检验检测中心、化学品物理化学危险性鉴定实验室等机构,设立了山东省思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济南春旭化工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取得了安全评价、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测、食品检验、工程设计、技术咨询、科技查新等资质,实现了化工领域信息咨询、技术研发、技术服务范围全覆盖。近五年来,我院先后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技项目30余项,分别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8项,制订或更新技术标准8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完成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自主研发项目20余项。开展技术开发、工艺改进、产业升级、技术转让、检验检测、专业咨询及培训服务项目5200项次。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实力和较高的化工行业服务水平。...

山东省思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
思威隶属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原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具有山东省应急厅颁发安全评价资质(原国家安监总局颁发的甲级资质);危险化学品和工贸二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单位资质;化工产品检测检验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思威成立于2002年,位于泉城济南,成立以来立足于为企业提供化工技术咨询、安全、职业卫生、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等多元化技术支持。业务范围包括:安全评价、安全标准化辅导评审、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重大危险源评估、隐患排查、风险管控与两个体系建设技术指导、生产安全技术研究开发、教育培训咨询服务、新工艺论证报告、化工园区技术服务、安全生产检测检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食品检验等。...

化工产学研交流平台
山东省化工情报信息协会官网。山东省化工情报信息协会是经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民政厅批准,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化工企业等发起成立的省管社会组织。协会广泛联系全省石油和化工产学研、企事业单位和同业组织,履行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职责,积极进行化工经济与科技情报信息采集、分析、传播以及咨询服务、业务交流工作;开展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和会员合法权益,强化石油和化工信息产业,有效推进化工产学研情报信息交流,为会员、行业和政府服务。...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烟台海岸带所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烟台市共同筹建的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级研究机构。2006年筹建,2009年12月通过验收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序列的研究所。烟台海岸带所坚持“四个面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的指示要求,聚焦主责主业,以“认知海岸带规律,支持可持续发展”为使命,面向陆海统筹的海岸带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环境过程与生态安全保障,打通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战略性、前瞻性、颠覆性综合交叉研究,遵循科学与工程结合、自然与社会结合、信息与管理结合的研究思路,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战略科技支撑与综合示范应用。抢抓海岸带科技创新机遇,通过凝聚交叉、融合提升,在海岸带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系统性和原创性成果,成为海岸带科学与技术领域不可替代的“国家队”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