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百科网 » 数据归档 订阅RssFeed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中心创建于1965年,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正局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国海洋观测业务支撑和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管理支撑工作,为国家海洋自然资源管理、海洋公益服务及海洋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我国海洋领域基础性、前沿性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中心编制475人,80%以上是业务科研人员。主要业务方向包括: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运行业务保障、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研究设计与实施评估、海洋观测重大工程技术总体论证和系统集成、海洋空间规划技术研究(海洋空间规划技术支撑)、海域海岛管理技术支撑、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修复评估技术支撑、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估、海洋可再生能源管理技术支撑、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与评估、海洋技术与装备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支撑、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运行与管理、海洋卫星遥感定标检验、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运行管理技术支撑、海洋无线电管理业务支撑、极地业务支撑、海洋观测调查监测和海洋能开发利用前沿、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等。...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中心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坐落于海淀区西山凤凰岭脚下,占地面积180余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米,主要职责是从事海洋减灾、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承担对全国海洋减灾和生态预警监测的业务指导工作,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及公益服务提供支撑和保障。...

中国太平洋学会

学会是由从事太平洋相关领域研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中国太平洋学会登记机关为民政部,业务主管机关为自然资源部,其英文名称:PacificSocietyofChina,缩写:PSC。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更是太平洋的世纪。中国作为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大国,正在以举国之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中国太平洋学会作为中国海洋领域的国家级学会,肩负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历史使命,中国太平洋学会的宗旨是努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加快推动太平洋地区海洋事业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聚焦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管理、海洋科技、海洋合作、海洋文化等海洋相关领域,努力发挥中国太平洋学会跨区域、跨行业和跨学科的组织优势,为太平洋地区和世界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学会的业务范围包括:围绕海洋强国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太平洋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政策、安全、战略、环境、文化、历史研究等方面的学术交流;组织和参加重大及重点课题的研究交流和科学考察活动,促进本领域各学科的发展;开展与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民间交流活动,促进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学术团体的交往与合作;主办《太平洋学报》等学术期刊,依照有关规定,编辑、出版本领域各学科书籍;组织专家学者及会员参与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国家海洋事务的决策咨询;对太平洋区域海洋发展战略动态的研究、趋势进行跟踪分析,并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言献策;普及海洋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宣传海洋强国战略,推动全民海洋意识的提高;承接政府部门职能转移的社会性工作,承担海洋项目评估、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坚持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推动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开展太平洋区域的科技咨询和相关技术服务活动,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举办太平洋区域国际海洋相关会议及展览;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登记管理,与相关社会组织联合设立海洋科学技术奖,并组织开展海洋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对会员开展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

太平洋学报

《太平洋学报》创刊于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海洋出版社出版,是我国海洋等自然资源领域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现为月刊。学报先后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高转载期刊名录”、“RSSC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太平洋学报》开设特稿、政治与法律、经济与社会、海洋强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热点问题笔谈、综述与评述、学术动态等栏目,注重选题的理论性、现实性和政治性,以“洋为中用,古为今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秉承“立足中国海,探索太平洋,关注国家发展,理论世界大局”的办刊宗旨,以服务国家、服务海洋事业发展为价值追求,通过学术研究为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提供智力和学理支撑,努力实现关怀现实、经世致用。...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

研究所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隶属于自然资源部,总部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海水资源利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在天津滨海新区设有中心北路分部,建有占地25万平方米的示范基地,拥有5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380余台套,总价值4.37亿元。承担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百余项,建成一批国家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支撑编制完成国家首部《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和《海水利用标准发展计划》,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发明专利200余项,编制完成国家及行业标准70余项。具备国家海洋行业工程甲级设计资质、工程咨询甲级资信资格。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实验室“三合一”认证。...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极地办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前身为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南极办”),规格为部委正司级。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于1981年成立,作为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南极办同时成立,设在国家海洋局。1989年,因工作开展需要,南极办人员编制由25人增加至40人。1994年随着国家非常设机构改革,南极考察委员会撤销,“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国家海洋局南极考察办公室”。1996年,因考察领域拓展至北极,再次更名为“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并沿用至今。1997年被列入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2006年被确定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2018年划入自然资源部。...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中心于1989年10月由中编委批准成立,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正局级事业单位,同时接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业务指导,是负责全国海洋标准化、计量和质量的业务机构,为自然资源管理、海洋公益服务提供支撑与保障。中心兼为国家海洋计量站、国家海洋仪器设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是国家计量认证海洋评审组秘书处、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全国海洋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标准化协会海洋标准化分会、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标准化分会和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标准化分会挂靠单位,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联合授权的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RMIC/AP)、全球海洋教师学院天津中心(OTGA/TIANJIN)。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心已构建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海洋标准化工作体系,组织制修订并发布近500项海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作为国家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有海洋水文、气象、化学等专业计量实验室,研建的海洋学特殊量值计量标准装置是统一全国海洋量值的最高标准,温盐深、波浪潮汐计量检定及盐度标准物质制备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908、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极地科考等国家多个重大专项中承担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推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总结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具有海洋特色的专项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建设成为自然资源部海洋专项质量工作机构。承担海洋检验检测机构体系建设技术支撑,开展海洋检验检测机构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认定)技术评审、能力验证、培训指导。作为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管理业务支撑机构,承担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管理具体工作。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作为我国首家全球性检测机构,牵头制定国际规则,组织海洋国际比对,举办检测技术研讨,建立了面向全球、引领发展的海洋标准计量国际合作平台。...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协会(ChinaOceanMineralResourcesR&DAssociation,简称“中国大洋协会”)于1990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其宗旨是:通过国际海底资源研究开发活动,开辟我国新的资源来源,促进我国深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维护我国开发国际海底资源的权益,并为人类开发利用国际海底资源作出贡献。中国大洋协会自成立以来,在国家海洋局党组和协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国家各综合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统筹国内各领域、各专业优势力量开展国际海域工作,在维护我国国际海域权益、开发国际海底资源、发展深海高新技术、参与国际海域事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成都市软件行业协会

协会是由成都市从事软件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计算机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及信息化系统应用,计算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经成都市民政局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组织。协会接受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协会宗旨:支持成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树立行业品牌,维护企业利益;促进本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交流与协作,实现开发系统化、产品产业化、管理科学化和经营企业化;促进成都和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沟通与发展;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行业政策。协会工作目标:面向政府、企业与社会,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成为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信息交流中心、政策研究中心、经营指导中心、技术培训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协会组织机构:协会常设办事机构为协会秘书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由秘书长负责主持协会的日常管理工作。秘书处下设企业服务部、政务服务部、宣传外协部和综合管理部。...

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

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简称软博会),在工信部指导下,是我国首个以软件为主题的国家级专业化展会。作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盛会,软博会已连续举办25届,在企业交流合作、提升品牌优势、探讨前沿理念、拓展国际视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软件不断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全球软件发展的风向标。历年来软博会都得到了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同志亲临软博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2019年工信部、北京市等先后十几位省部级领导莅临指导。2020年始,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将软博会交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主办。...